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被认为是内外交困下的冒险行动,主要有以下原因: 外部因素阻止伊朗拥核:以色列是中东国家中唯一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伊朗的核开发能力在中东地区较为突出,被以色列视为最接近研制核武器的国家。以色列担心伊朗获得核武器会打破其在中东的核垄断地位,对自身安全构成“生存威胁”,因此试图通过打击核设施来破坏乃至摧毁伊朗的核能力。破坏美伊核谈判:美国和伊朗曾举行多轮核谈判,并一度取得一定进展。但以色列一直反对美伊谈判,希望美国允许其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在美伊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以色列通过军事打击,意图阻滞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继续维持美国与伊朗的对抗,同时也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对以色列的冷淡进行强烈回应。利用国际形势:国际原子能机构曾通过决议,宣布伊朗未履行其核不扩散义务,伊朗此前在一些未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的核设施中被发现了铀痕迹,尽管伊朗多次尝试解释,但始终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以色列认为这一声明为其军事行动增加了合法性和国际支持。 内部因素政治危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面临着内部政治危机,他与以色列政坛内部及司法系统存在矛盾,并且与民众呼吁加沙地带停火的意愿相背离,内部支持率下降。有评论认为,内塔尼亚胡不断通过制造冲突、延续冲突的方式来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此外,以色列国防部长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这可能有利于内塔尼亚胡及其政权维持政治统治。转移国内矛盾:以色列在加沙问题上已陷入僵局,国内面临着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对伊朗发动袭击可以将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从国内问题转移到外部冲突上,从而缓解政府所面临的内部矛盾和压力,提升政府在国内的威望和支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