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根,扎在秦岭一辈子”说的是地质学家张国伟。以下是对他的相关介绍: 扎根秦岭的科研历程早期探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张国伟就把根扎在了秦岭,潜心研究地质构造。他穿行在秦岭的崇山峻岭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对秦岭的地质、山水进行了深入观察和研究。带队科研:1975年,36岁的张国伟带领西北大学百余名师生,组队加入中国科学院许昌富铁科研队,在秦岭及其东延的嵩山-豫皖华北地块南部一带进行了4年多的研究工作。成果发表:1983年冬,在北京怀柔举行的国际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上,他带去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嵩山一带的登封杂岩为花岗-绿岩区。 扎根秦岭的突出贡献地质考察与认知:有着40万平方公里山域面积的秦岭,他南北横穿、东西纵贯,考察研究行程达十几万公里,足够绕地球3圈;测试分析样品超5万件,足能装满几大火车皮。他几乎把秦岭的地质、山水,从地表到深层,观察认识了个遍,对几条主要考察路线上的地形地物、岩石地层等都了如指掌。推动地质研究发展:张国伟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秦岭地质构造的认识,也为全球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体现的精神品质执着与坚守:张国伟用一辈子的时间扎根秦岭,专注于地质研究,这种执着和坚守的精神,体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不畏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地投身于科研工作。奉献与担当: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秦岭的地质研究事业,为国家的地质科学发展和资源勘探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