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就业避“坑”指南② 请查收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0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一份更详细的就业避“坑”指南: 求职渠道选择优先选择正规平台:利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学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官方正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这些平台会对招聘单位进行一定的审核,信息相对可靠。谨慎对待非正规渠道:避免通过一些不明来源的小广告、个人发布的信息或没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求职。例如,某些打着“特殊渠道”“内部推荐”旗号的个人或小团体,很可能是骗子,他们往往以收取高额费用为目的,却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工作机会。 警惕各类陷阱黑中介陷阱:非法职业介绍机构通常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会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费用,提供的岗位信息也多为虚假或不匹配的。在选择中介机构时,要查看其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签订协议时仔细看清条款,不要轻信口头承诺。收费陷阱: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等费用是不合理的。法律规定,应聘工作本身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要核实收费的法律依据,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以保留维权证据。借贷陷阱: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为诱饵,让毕业生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后却难以兑现承诺。毕业生要增强辨别意识,查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传销陷阱:传销以发展人员、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取得加入资格来牟取非法利益,常以亲友推荐、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偏僻且转换频繁。毕业生要清楚传销是违法行为,对发展下线的宣传保持警惕,不慎进入传销要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报警。合同陷阱: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如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等。警惕“阴阳合同”“霸王条款”,如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等。对于口头约定或内容简单、缺少关键信息的合同要谨慎签订。试用期陷阱:用人单位不能超过法定上限约定长时间试用期或重复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应正常缴纳社保。要了解试用期的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信息陷阱:有的用人单位会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工资和福利等,对招聘职位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毕业生可通过企业官网、媒体报道、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等查询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仔细甄别招聘信息,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和工作内容。 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泄露重要信息:在求职过程中,不要轻易将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以及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原件交给他人。提供证件复印件时,要在合适位置注明用途,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谨慎使用公共网络:避免在不安全的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求职相关操作,如填写个人信息、提交简历等,以防信息被窃取。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清楚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维权:一旦遭遇就业陷阱或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立即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要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警,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招聘信息、合同、聊天记录、缴费凭证等。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5 00:21 , Processed in 0.0758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