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方竹撬动大产业 四川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绿色转型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20: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在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绿色转型过程中,以方竹产业为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具体介绍:方竹产业发展背景:仙峰苗族乡曾以煤硫矿山经济为主,导致土地石漠化严重,“黑色”经济难以为继,于是向“绿色”转型。当地发现方竹的经济潜力,且仙峰山顶有2万多亩野生原生方竹林,为方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方竹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十余年发展,仙峰苗族乡方竹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余亩,年产笋约8300吨,产值6600万元,实现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超4亿元,带动全乡人均增收3200余元,近95%的家庭从事与方竹相关产业。方竹产业发展举措: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2021年,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在仙峰苗族乡建立工作站,引入竹林土壤增氧、竹林结构调整、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养护技术,将竹林种植密度从每亩2万株优化至3600株左右,竹笋亩产量从150斤提升至500斤,部分区域突破1000斤。    完善产业链条:新鲜竹笋经分级筛选、保鲜处理、冷链物流等环节运往各地,甚至进入东南亚市场。同时,当地争取资金建设方竹加工厂,撬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为民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村资公司收益。    推动产业融合:龙苍沟镇万年村推进休闲、观光方竹产业基地建设,布局基础设施,发展多种旅游业态,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此外,万年村还与四川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对接,开发竹编产品,与县内企业合作开发竹饮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方竹产业发展成效:    经济增收:方竹产业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像陶芬一家,不仅有竹林产出的收入,还有在加工厂打工的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促进民族融合:每年秋季采笋时节,周边地区的彝族同胞会到仙峰苗族乡参与采挖,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种笋大户陈文富带领的合作社有各族社员,大家“抱团”合作,共同发展产业,减少了矛盾纠纷。    生态改善:通过在石漠化地区、工矿废弃地、荒山等开展大规模方竹造林,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完美衔接。四川通过发展方竹产业,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绿色转型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改善,还促进了民族团结,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4 17:13 , Processed in 0.0652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