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成都市首批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活动举行,来自成都10家企业的16款机器人产品在城市真实场景中进行“实战”检验。以下是对此次活动的详细介绍:机器人分布场景及任务 交通指挥:在成都市东御街88号,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通天晓”亮相街头,与执勤交警一起指挥交通,能打手势提醒过街市民“红灯停”“绿灯行”,还能与行人交流对话,科普交通知识。 智慧教育: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以“哪吒”为原型打造的轮足具身智能机器人“小吒”,主要负责校园信息播报和趣味安全劝导,如文明提示、励志短句互动等,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欲。同时,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四足机器人也在校园门口迎接学生,播报安全知识。 文旅服务: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明途科技全息投影数字人展示景区路线,提供智能导览服务;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RS - 18综合智能服务机器人也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览服务;四川影目科技Go2 AI眼镜为外国游客提供实时同传翻译,让他们在景区内无障碍游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多语种AI透明屏充当实时翻译“大师”,方便不同语种游客与工作人员沟通;成都星蓝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全息智能炫屏联屏和全息歌词音响设置互动“卡拉OK”场景,引导游客驻足合唱。 治安巡逻:在天府广场,机器狗、轮式机器人等产品上岗,共同执行治安巡逻任务。在红星路,成都锦发边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2台机器狗配合锦江公安进行治安巡逻,可自主导航、自主避障,已完成街面巡逻6个主要模型开发,能给后台指挥系统提供街面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活动目的及意义: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产品在真实场景中验证、迭代、升级,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跑出真正能干活的智能机器人。通过在真实场景中让真实用户和创新团队一起,共同提出验证产品的真实问题,加速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的迭代。场景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成都通过开放实景验证场景,以应用为牵引,反向促进技术的迭代,推动产品真正落地,是成都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次重要探索。成都机器人产业发展背景:成都在机器人产业的布局由来已久,2024年,成都抢抓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机遇,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算力规模达到8700P。《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力争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积极打造场景生态,先后发布机器人医疗康养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需求清单、机器人警务场景“揭榜挂帅”首批次榜单,为机器人企业提供明确的技术研发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