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从“炫技”到“实用”,人形机器人开启产业新征程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7 23: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形机器人正从以往单纯展示高难度动作的“炫技”阶段,逐步迈向在各个领域实际应用的“实用”阶段,开启了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以下是相关介绍: 技术推动实用化运动控制技术提升:如今的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更加先进,能完成复杂动作,同时在真实工作场景中保持稳定平衡,适应复杂环境并灵活应对挑战。如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可在复杂地形中流畅动作,众擎机器人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在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的全地形动态挑战赛里,机器人能根据指令立即停下,展现出优秀的响应能力。感知与决策能力增强: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人形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大幅提升,可精确感知周边环境和物体。同时,基于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能够快速处理感知到的信息,做出合理决策。例如在2025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家庭场景比赛中,机器人能对散乱物品进行分类归位,还能根据物品重心变化调整抓取位置。 应用场景拓展工业领域:在汽车制造等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完成汽车贴标、电池固定、零部件搬运等复杂任务,还能进行精密操作、模拟搬运分拣和质检等工作,助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如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在汽车生产线旁工作,乐聚机器人模拟生产车间流水线作业。家庭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可承担家务劳动,如洗衣做饭、整理物品、照顾老人和儿童等。像优理奇的Wanda机器人能制作汉堡、叠衣洗衣,星动纪元的机器人能操作空气炸锅炸薯条。商业服务领域:可以在酒店、餐厅、商场等场所担任服务员、导购员、咨询员等角色,提供接待、引导、信息咨询等服务。例如智元机器人旗下的远征A2作为销售顾问亮相车企展台。公共安全与救援领域:在危险环境和灾害现场,如火灾、地震、化工泄漏等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可代替人类进行危险作业和救援工作,如侦察、搜索幸存者、搬运救援物资等。 产业发展现状企业与资本积极布局:截至2025年5月,中国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90万家。同时,全国多地围绕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布局在加速,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10余个地方政府已建立和筹备建立产业基金。如上海市张江地区已集聚70多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和40多家软硬件企业,浦东新区发布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予资金支持,具身智能产业首期专项基金10亿元已到位。量产规模逐步扩大:一些人形机器人企业已实现量产或计划量产。例如,落户武汉的“荆楚”人形机器人由丁汉教授团队研制,目前已启动量产;杭州的物理智能复合型人形机器人“TR4”已与多家物流和家政企业达成试点合作,预计2025年量产规模突破1万台。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北京市设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并印发了相关行动计划,从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场景牵引、生态优化4个维度,推动具身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发布了《余杭区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 - 2027年)》,发布“机器人产业15条”。临安区集聚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资源以及人才扶持政策,青山湖科技城还启动了“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 湖北省将“人形机器人突破”列为重点布局实施的八大重点工程之一,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还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未来发展趋势成本降低:随着技术的进步、量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产业链的完善,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有望逐渐降低,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加速普及应用。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能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人类需求。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除了现有的应用领域,人形机器人还可能在医疗康复、教育、太空探索等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作用。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23:54 , Processed in 0.1377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