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常州大学生走近“乱针绣” 感受非遗之美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03: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常州多所高校通过展览、实践、研学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走近国家级非遗“乱针绣”,让青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沉浸式体验:从观赏到实践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多次举办乱针绣展览与大师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狄静现场演示“以针代笔、以线赋色”的技艺,学生们近距离观察《窗前玫瑰》等作品的三层绣制工艺,惊叹于“乱中有序”的视觉魔法。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乱针绣”暑期实践队深入乱针绣博物馆,不仅学习绣制流程,更尝试通过抖音直播记录非遗创作,让古老技艺触达年轻群体。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宣讲团则化身“非遗讲师”,在红色研学活动中带领中小学生体验绣制,自身也在教学相长中深化理解。 校企联动:非遗传承的创新实践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走进宝应乱针绣文化产业园,与企业探讨“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校方为企业提供创意支持,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这种产学研结合模式,让学生在乡村振兴中找到非遗应用场景,如将乱针绣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在天艺乱针绣艺术馆的互动体验中,尝试用电商思维策划非遗推广方案,提出“绣娘IP孵化”“非遗盲盒”等创新设想。 青春力量:让非遗“活”在当下大学生的参与为乱针绣注入新活力。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发现,通过短视频展示绣娘日常(如配色、劈丝),单条抖音播放量超50万,吸引95后学徒占比达40%。狄静·乱针绣湖塘体验馆中,不少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将乱针绣融入毕业设计、创新创业项目。正如非遗传承人孙燕云所言:“年轻人的创意让乱针绣跳出‘博物馆艺术’,成为可穿戴、可互动的生活美学。” 文化传承:从“体验”到“使命”在常州,大学生走近乱针绣不仅是技艺学习,更是文化认同的建构。工程学院学生在展览留言中写道:“原以为非遗很遥远,直到看见同学绣的《常州三杰》,才明白传统与现代从未割裂。”这种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多所高校开设乱针绣选修课,成立非遗社团,甚至有学生放弃高薪offer,选择成为非遗工作室的“95后绣娘”。如今,常州乱针绣的传承谱系中,大学生已成为重要一环。他们用专业知识赋能传统技艺,以青春视角重构非遗叙事,让这门诞生于1930年代的“第五大名绣”,在Z世代手中续写新的传奇。正如一位参与实践的学生所说:“一针一线里,绣的是历史,更是我们这代人的文化自信。”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19:09 , Processed in 0.0608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