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浙江东阳:文明乡风润乡土"示范圈带"绘新景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06: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东阳以“文明乡风示范圈带”建设为抓手,通过“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创新实践,让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绘就了一幅乡风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时代乡村画卷。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其生动实践: 一、移风易俗:从“面子”到“里子”的文明蝶变在虎鹿镇葛宅村,“孝行积分制”成为撬动乡风变革的支点。村监会每月走访评估子女赡养情况,将为老人添衣做饭、陪伴就医等行为量化为积分,累计兑换生活用品或荣誉表彰。8年连续举办的孝文化节上,子女为父母洗脚、百叟宴等场景,让“孝老”从口号变为家家行动。隔壁蔡宅村则以红白理事会破题,制定《文明婚丧操办规定》,将婚嫁彩礼上限压至5万元,通过“蔡嫂服务队”10余年义务调解,实现全村零大操大办。两村同步推行的“生态殡葬”政策,使节地安葬补助(3000元)对比传统立碑费用(2.8万元)的鲜明反差,推动村民主动选择绿色殡葬,累计减免丧葬费用超4700万元。 二、文化铸魂:老宅古巷里的活态传承葛宅村的“孝义”主题公园与童学馆,每年吸引万余名学生体验揖礼、孝道课,退休校长葛希忠义务讲解300余场;蔡宅村沿“孝之路”古街立起56根家训旗杆,每根镌刻不同字体的“孝”字,成为流动的家风课堂。2024年“带着家训去参军”活动中,新兵刘星吉带着父亲手书的“忠孝传家”踏上军旅,延续了蔡宅村十余年“家训伴成长”的传统。非遗活化为文化注入新活力:蔡宅高跷、水龙表演融入端午游园会,葛宅村的葛巾手工艺培训20余名妇女,将传统织布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形成“种植—研学—销售”产业链,村民人均增收超8000元。 三、圈带联动:从“单打独斗”到“美美与共”的振兴路以葛宅(全国文明村)、蔡宅(省级文明村)为核心,东阳串联两村3公里文化带,打造“15分钟文明生活圈”:葛宅的孝文化公园与蔡宅的四维堂敬老仪式遥相呼应,非遗市集、乡村咖啡馆、研学基地串点成线。2024年,蔡宅村“一里九桥”景观带动端午小吃产业增收200万元,葛宅村“燊・蘭桥”咖啡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群众自发参与:蔡宅村民组建“文化讲解团”义务导览,葛宅妇女自发成立葛巾工作室,两村通过“村民议事会”共享文旅资源,形成“文明共建、发展共享”的良性循环。 成效与启示东阳的“示范圈带”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联动,更是文明基因的共振。数据显示,两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7%,志愿服务参与率达82%,文旅产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其核心经验在于:以家风家训为“魂”,非遗活化为“形”,群众参与为“本”,将文明乡风转化为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和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正如村民所言:“以前比谁家酒席热闹,现在比谁家老人笑得开心、孩子出息——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注:文中数据与案例均源自2024-2025年东阳市文明实践最新实践,突出“示范圈带”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19:47 , Processed in 0.0718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