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采取实打实的政策来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这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多种具体举措:
意义
推动经济增长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尤其在内需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扩大消费能够直接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例如,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生产和销售,从消费品制造业到服务业等各个环节都会受益,从而促进GDP的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
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向消费驱动型转变。过去我国经济增长较为依赖投资和出口,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通过政策鼓励消费,可以引导资源更多地向消费领域相关产业配置,如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提高民生福祉
消费与民生息息相关,扩大内需的政策在提振消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鼓励绿色消费的政策可能促使企业开发更多环保、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商品,提升生活品质。
政策举措
发放消费券
直接补贴消费者: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消费券涵盖多个领域,如餐饮、零售、文旅等。以餐饮消费券为例,消费者在指定的餐饮企业消费时,可以使用消费券抵扣一定金额,这相当于政府给予消费者的一种补贴,降低了消费成本,从而鼓励消费者增加餐饮消费的频率和金额。
带动企业销售:对于企业来说,消费券的发放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增加了销售额和现金流。特别是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压力,帮助企业维持运营并逐步恢复活力。
鼓励汽车消费
购车补贴:一些地方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或传统燃油汽车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例如,某城市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根据车辆的电池容量等标准给予3000 10000元不等的补贴。这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
放宽限购政策:在汽车限购的城市,适度放宽限购指标。如增加购车摇号的中签率或者增加新能源汽车的限购指标数量。以北京为例,逐步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指标配额,使得更多有购车需求的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汽车,刺激汽车消费需求的释放。
促进文旅消费
景区优惠政策:各地景区推出门票减免或打折优惠等政策。例如,湖北省在疫情后推出了“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全省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湖北旅游,带动了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消费。
旅游消费券发放:发放文旅消费券,可用于预订酒店、旅游线路等。如苏州市发放的文旅消费券,游客可以在指定的旅游平台上使用消费券预订当地的特色民宿或文化旅游体验项目,促进了旅游消费市场的复苏和发展。
稳定住房消费
信贷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给予购房者更优惠的房贷利率。例如,首套房贷款利率的下调,降低了购房者的贷款成本,使得一些有购房需求但资金相对紧张的家庭能够提前实现购房计划,从而稳定住房消费市场。
购房补贴:部分地区对特定人群(如刚需购房者、人才等)提供购房补贴。如某地对首次购房的刚需家庭给予每平方米200 500元不等的购房补贴,鼓励居民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培育新型消费
支持电商直播发展: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电商直播基地的建设,对开展电商直播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或场地租赁优惠等。例如,义乌作为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积极培育电商直播产业,众多小微企业通过电商直播平台将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刺激了消费。
推动智能家居消费:通过补贴、宣传等方式推广智能家居产品。如有的地方政府对购买智能家居设备的消费者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同时开展智能家居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高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动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