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服务稳价保质工作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背景
节日消费需求特点
元旦和春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期间民众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者对食品(如肉类、蔬菜、水果、粮油等)、旅游、住宿、交通等各类民生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一时期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关系到广大民众能否欢乐、祥和地过节。
价格波动因素
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趁机哄抬物价。例如,恶劣天气可能影响农产品的供应,部分商家为追求高额利润,会不合理地提高生鲜产品价格;节日期间旅游需求集中爆发,一些旅游景区周边的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也可能出现价格欺诈行为,如虚标房价、菜品价格不透明等。
质量保障压力
大量商品集中供应市场,部分商家可能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控制。对于食品而言,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如生产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标准、使用过期原料等;对于商品类,可能存在假冒伪劣问题,比如假烟、假酒、山寨品牌的日用品等;服务方面也可能存在质量缩水的情况,如旅游行程中减少服务项目等。
主要措施
价格监管方面
价格监测预警
市场监管部门会加强对重要民生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建立价格监测点,覆盖超市、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多个销售渠道。例如,在各地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主要连锁超市设置专人负责采集每日的粮油、肉蛋菜等价格信息,及时掌握价格动态。一旦发现价格异常波动,能够迅速预警,为后续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严厉查处哄抬物价、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例如,对于一些在节日期间大幅提高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价格的商家进行严肃处罚。通过市场巡查、群众举报等多种途径获取线索,对违规商家依法进行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以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质量保障方面
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监管
在生产环节,对食品、药品等重点民生产品的生产企业加强检查。检查企业的生产资质、生产环境、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控制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例如,对肉类加工企业,检查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等证件是否齐全,加工车间的卫生条件是否达标。在流通环节,加强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网络交易平台等的监管,要求商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所售商品来源可溯、质量合格。
抽检与不合格产品处理
加大对民生商品的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和覆盖范围。针对食品、服装、家电等各类商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产品的安全性能、理化指标等。对于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依法进行处理,如责令召回、下架销毁等,同时追查不合格产品的来源和流向,对相关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处罚。
服务质量监管方面
规范服务行业经营行为
对于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并加强监管。在旅游行业,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要求其不得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不得强制购物等;在餐饮行业,检查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食材新鲜度、明码标价情况等;在住宿行业,检查酒店的住宿设施安全、卫生服务标准、房价公示等情况;在交通运输方面,监管客运企业的票价执行情况、服务质量等。
保障消费者权益
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如12315热线等,及时处理消费者关于商品和服务的投诉举报。对于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做到快速受理、快速调查、快速处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消费者在节日期间的消费满意度。
积极影响
对消费者的影响
稳定消费预期
消费者在节日期间不用担心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以及质量问题,能够放心消费。例如,家庭主妇在购买年货时不用担心蔬菜价格突然暴涨,也不用担心购买到变质或假冒伪劣的食品,从而可以合理安排家庭支出,稳定消费预期,提高消费的积极性。
提升消费体验
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保障能够让消费者在节日期间享受更好的消费体验。例如,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会遭遇酒店临时涨价、景区服务质量差等问题,能够愉快地度过假期,增强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
对市场秩序的影响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通过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和质量不合格的经营行为,为合法经营的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诚信经营的企业不会因为不良商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失去市场份额,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稳定的价格和可靠的质量保障有助于整个市场的稳定运行。避免了因价格波动或质量问题引发的市场恐慌和混乱,保障了市场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正常流通,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