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步入发展快车道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1-8 05: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步入发展快车道,这一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技术原理与发展历程
1. 原理
   压缩空气储能(CAES)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
   简单来说,就像是把低谷电时多余的能量“压缩”进空气里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再让空气释放能量转化为电能。
2. 发展历程
   早期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相对简单和基础,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的逐步发展。
   第一代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以燃气轮机为核心部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但这类系统存在对化石燃料依赖、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开始出现,例如采用绝热压缩和膨胀过程的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A CAES),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了储能效率,近年来成为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二、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原因
1. 政策支持
   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如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步入发展快车道
中 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的目标。
   储能技术作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手段,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通过补贴、优惠电价、准入政策等措施鼓励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和商业化应用。
2. 技术进步
   新型材料的应用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性能。例如,高性能的绝热材料能够减少压缩空气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提高储能效率。
   系统集成技术的优化使得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更加紧凑、可靠。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实现了对储能过程的精确控制,能够更好地适应电网的需求。
   大容量、高效率的压缩机和膨胀机的研发成功,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3. 市场需求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如风电和光伏发电,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急剧增加。风电和光伏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而压缩空气储能可以在时间尺度上灵活地调节电力供应,平抑功率波动。
   工业领域对稳定、高效的能源供应也有需求。例如,在一些大型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电力质量和连续性要求较高,压缩空气储能可以提供应急电源和稳定的电力保障。

三、技术优势
1. 规模大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能量存储。与一些小型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等)相比,压缩空气储能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存储和释放大量的电能,适合应用于大型电网的能量管理。
   它的储能容量可以达到数百兆瓦甚至吉瓦级,能够满足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储能需求。
2. 寿命长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如储气装置、压缩机、膨胀机等)使用寿命较长。一般来说,这些设备可以稳定运行数十年,减少了频繁更换设备带来的成本和维护工作量。
3. 成本低
   在大规模储能应用场景下,压缩空气储能的成本相对较低。其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投资、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等。由于其设备相对简单、耐用,并且不需要昂贵的稀有材料,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的扩大,单位储能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四、应用前景
1.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网调峰方面,压缩空气储能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储存多余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有效调节电网的峰谷差,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能够快速响应电网频率的变化,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还可以作为备用电源,在电网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时,迅速为重要负荷提供电力保障。
2. 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如工业园区、商业区等)中,压缩空气储能可以与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相结合。例如,在工业园区内,当太阳能发电过剩时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储存起来,在夜间或太阳能发电不足时释放压缩空气发电,满足园区内企业的用电需求,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go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奔驰

QQ|新闻移动网手机版|新闻移动网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9 07:08 , Processed in 0.1360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XinWen.Mobi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