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B型流感进入流行期,打流感疫苗仍然可能是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来得及起到保护作用,原因如下:
疫苗的免疫反应产生时间
抗体产生时间
一般来说,在接种流感疫苗后的大约2周左右,人体就能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虽然流感已经进入流行期,但在流行期内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仍然持续存在。
比如,假设当地的B型流感流行期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在接种疫苗后的2周后开始产生抗体就能够在流行期的后续阶段为机体提供保护,减少感染的几率或者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群体免疫效应
当足够多的人接种流感疫苗时,就能够形成群体免疫。即使是在流感流行期间,每一个新接种疫苗的个体都有助于增加群体免疫的水平。
在社区或人群中,如果较多人接种了疫苗,就会降低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例如在学校、幼儿园、工作单位等人群聚集场所,接种疫苗的人越多,流感传播就越容易被控制,这对于处在流行期的人群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流感流行期的动态变化
病毒传播的持续性
B型流感进入流行期并不意味着病毒的传播会在短时间内停止。在整个流行期内,不同个体接触病毒的时间有先后差异。
例如,在一个城市中,流感可能先在某个区域或某类人群中开始流行,然后逐渐扩散。即使已经处于流行期,对于那些还未感染且接种了疫苗的人来说,就有机会避免后续感染。
流行株的可能变化
在流感流行期,病毒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异,但现有的流感疫苗往往是多价疫苗,能够对多种流行株提供保护。
对于B型流感,疫苗可以涵盖常见的B型流感病毒亚型。即使流行株有一些小的变异,疫苗仍然可能对其有交叉保护作用,降低感染风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100%,而且如果已经感染了B型流感,再接种疫苗是没有治疗作用的。同时,接种疫苗前应该咨询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