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通过一图读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可能涵盖的一些关键内容:
条例适用范围与非法集资定义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中国境内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相关活动。
非法集资定义
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重点强调未经许可、面向不特定对象、有回报承诺等特征。
防范机制
各级政府责任
省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负总责,地方各级政府建立非法集资监测预警机制。
例如,通过社区网格管理、大数据监测等手段对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早期发现。
行业主管与监管部门职责
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业、本领域非法集资履行防范职责。
如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对金融机构相关业务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涉及非法集资;其他行业部门对本行业内企业集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市场主体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非法集资中获取经济利益。
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要合法合规,不得参与或协助非法集资活动。
处置措施
调查与认定
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有权对涉嫌非法集资行为进行调查,调查手段包括询问、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等。
经过调查后,根据相关规定认定是否属于非法集资行为。
行政处置措施
可采取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
对非法集资相关的财物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防止资金转移。
资金清退
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应当向集资参与人清退资金。
清退过程中,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进行清退,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法律责任
非法集资人的责任
非法集资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非法集资的,可依照刑法中集资诈骗罪等相关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集资协助人的责任
非法集资协助人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为非法集资提供宣传、推广等帮助行为的协助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其他相关方责任
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若未履行防范非法集资相关义务,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通过这样的一图读懂,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重要内容,提高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