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沙县肩膀戏:站在肩上 舞向全国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4 06: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沙县肩膀戏:以肩为台,百年非遗舞向全国在福建沙县的街巷里,常可见这样的奇景:孩童身着戏服立于成人肩头,唱腔婉转间,小手轻挥,眉目传情;下方的成人脚步腾挪,或碎步轻移,或弓步腾跃,上下二人浑然一体,恍若“活木偶”。这便是被誉为“八闽独秀、华夏一绝”的沙县肩膀戏——一场站在肩膀上的百年非遗传奇。# 一、从“妆台阁”到“肩头坪”:百年淬炼的民间智慧肩膀戏起源于清末,与闽中民俗“妆台阁”渊源颇深。最初,孩童扮作神仙或历史人物立于木台巡游,后为突破台阁束缚,演员走下木台却因身高受限,聪慧的戏班领班连细狗(“玉振轩”班主)首创“人驮戏走”的表演:孩童(上角)站在成人(下座)肩头,负责唱腔、手势与表情,成人则以脚步变换舞台方位,上下默契如一人。这种“合二为一”的奇观,让《花子过关》《小放牛》等剧目在沙县街头一炮而红,每逢节庆,戏班走街串巷,观者如潮。抗战时期,肩膀戏更成为民众的精神纽带。《花子过关》借梁山好汉闯关故事隐喻抗日决心,胜利日当天,全城戏班齐演肩膀戏,锣鼓声中尽是家国情怀。如今,百年技艺已融入沙县血脉,2005年获评省级非遗,更被赞“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 二、南北交融的“流动戏台”:小肩膀担起大乾坤肩膀戏的魅力,在于“一里不同调,一台汇千曲”。清末沙县戏班林立,南词、京剧、赣剧、花鼓调争相斗艳,最终都被肩膀戏兼收并蓄。《赶船》唱南词雅韵,《四郎探母》融京剧铿锵,《补缸》则用花鼓调演绎市井幽默,一出戏竟涵盖半个中国的曲调。孩童清亮的嗓音与成人稳健的台步结合,让《七夕会》等新编剧目以沙县方言唱白,乡土味十足。表演不拘泥于舞台:古街廊下、景区广场,甚至街头巷尾,皆可成戏。2001年澳门春节,5岁孩童在成人肩头演绎《小放牛》,何厚铧现场点赞;2024年贵州“村超”,肩膀戏以《马司令下山》再现红色历史,刷屏全网。如今,“游淘金山、品小吃、看肩膀戏”已成沙县文旅招牌,年演出超50场,足迹遍布北上广及台湾地区。# 三、传承的“肩膀”:从幼儿园到国家级平台“要让戏种活下去,先让孩子爱上戏。”省级传承人陈丽凤扎根西门幼儿园18年,从4岁孩童中选拔“上角”,教唱腔、练身段。孩子们每周3次集训,压腿、眼神训练、唱腔模仿,“哭戏要真哭,笑戏要甜笑”。而“下座”演员多为50岁左右的非遗志愿者,虽体力渐衰,却坚持带新人:“我们的肩膀,就是孩子的舞台。”政府的扶持更为关键:2024年,沙县肩膀戏传承中心入选首批中国乡土艺术示范基地,专项经费、进校园计划、文旅融合项目相继落地。新编《双蝶扇》加入街舞步法,《七仙洞传说》融入AR背景,让老戏焕发新姿。但挑战仍在:底座演员老龄化、乐队现场伴奏消失、小演员4年一轮换……传承人正尝试“师徒制”+“兴趣社团”,让更多年轻人接过“肩头的担子”。# 结语:肩上的薪火,永远年轻从清末街头的“讨生活”到今日的文化名片,沙县肩膀戏的百年变迁,是无数普通人用肩膀托举的传承史。孩童的童真、成人的坚守、政府的助力,共同织就这出“人戏合一”的活态传奇。当《花子过关》的锣鼓再次敲响,当小演员的水袖掠过古街飞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自信——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沙县肩膀戏,正以更轻盈的姿态,舞向全国,舞向未来。(本文素材综合自沙县非遗保护中心、传承人访谈及公开报道)

回复

举报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8 03:49 , Processed in 0.0550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