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多方面的体现和相关举措:

一、重要意义
1. 国家安全的稳定基石
   政治稳定方面
     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因粮食短缺引发社会动荡,导致政权更迭。确保粮食安全,能够保障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维持社会秩序,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是政权稳固的重要基础。
   经济发展方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粮食是基础产业中的关键产品。稳定的粮食供应有助于稳定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粮食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有着显著影响,当粮食供应不足、价格飞涨时,会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上升,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
2. 应对国际局势的战略需要
   国际贸易竞争方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粮食市场竞争激烈且复杂多变。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利用粮食贸易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手段。例如,在特定时期通过限制粮食出口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可减少对进口粮食的过度依赖,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不公平的制约。
   全球粮食危机应对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因素导致粮食危机的风险增加。如近年来非洲部分地区由于干旱和战乱,粮食产量锐减,面临严重饥荒。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能够使我国在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时保持相对独立的应对能力,不仅保障国内民众的粮食供应,还有余力参与国际粮食援助等行动,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3. 保障民生福祉的根本要求
   满足基本需求方面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确保粮食安全,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充足、营养、安全的食物来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营养健康角度看,稳定的粮食供应是实现合理膳食结构的基础,为人们获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提供保障。
   贫困与温饱问题方面
     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粮食安全起到关键支撑作用。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粮食自给自足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防止脱贫人口因粮食短缺而再次陷入贫困,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主要举措
1. 保护耕地资源
   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底线。政府通过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对耕地的用途进行管制,严禁乱占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例如,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耕地质量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如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污染和板结,改善耕地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2.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种业创新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加大对种业研发的投入,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例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断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提高了水稻单产和品质。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种业创新合作,建立现代化的种业研发和繁育体系。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研发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设备。如在平原地区推广大型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智能灌溉系统等,实现精准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3. 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补贴政策
     政府实施多种粮食补贴政策,如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这些补贴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降低了农民的种粮成本,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例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价格支持政策
     通过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粮食市场价格过低时,政府以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农民收益。同时,探索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新的价格支持方式,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4. 强化粮食储备管理
   合理确定储备规模
     根据我国人口数量、粮食消费需求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科学确定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确保在遭遇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情况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能够投放市场,平抑粮价,保障供应。
   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
     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粮食储备库点,考虑产区和销区的平衡,提高粮食储备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优化粮食储备结构,不仅储备主粮品种,还要适当储备小杂粮等特色品种,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加强粮食储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储备粮数量、质量、存储环境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提高储备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5. 倡导节约粮食风尚
   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网络、学校教育等,开展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制作节约粮食公益广告,在学校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活动,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节约粮食意识。
   制度约束与激励机制
     一些地方出台餐饮行业节约粮食的规范和标准,对餐饮企业的浪费行为进行约束。同时,通过表彰奖励节约粮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5 19:08 , Processed in 0.0447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