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是华南地区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如果广州有回南天但不明显的话,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形成条件不完全具备
1. 气温方面
昼夜温差不够大
回南天通常是在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时候出现。当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如果昼夜温差不够大,暖湿空气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的效果就不那么显著。例如,理想的回南天气温可能是白天迅速上升到20℃以上,而夜间仍然维持在10 15℃左右,这样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汽的快速凝结。如果广州近期昼夜温差较小,比如白天最高22℃,夜间最低18℃,这种较小的温差使得水汽凝结速度慢且量少,回南天现象就不明显。
升温速度不够快
快速的升温是回南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暖湿气流到来时,气温只是缓慢上升,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变化相对缓慢,就不利于水汽在物体表面大量凝结。比如正常回南天气温可能在一两天内上升8 10℃,但如果广州的气温是在三到五天内才上升5 6℃,那么这种相对缓慢的升温过程会使得回南天现象不那么明显。
2. 湿度方面
水汽来源有限
回南天需要有充沛的水汽来源。通常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是主要水汽提供者。如果近期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广州地区,例如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或者没有形成有效的南风通道将水汽输送到广州,使得广州上空的水汽含量没有达到典型回南天那种高度饱和的状态。比如正常回南天空气相对湿度能达到90%以上,如果广州目前的空气相对湿度只是维持在80% 85%左右,湿度不够高,就难以形成明显的回南现象。
二、地理和人为因素影响
1. 地理环境影响
通风条件较好
广州部分地区的地形和建筑布局有利于通风。如果区域内建筑物分布较为稀疏,街道走向有利于空气流通,海风或者陆地风能够顺畅地穿梭,就会减少水汽在局部地区的积聚。例如,一些靠近珠江且街道为南北走向的区域,南风和北风能够较好地进行空气交换,即使有一定的暖湿空气流入,也不容易形成回南那种湿漉漉的感觉。
周边植被影响
广州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局部气候的湿度。如果植被通过蒸腾作用释放的水汽量与大气中的水汽量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会抑制回南天那种过度潮湿现象的发生。例如,树木较多的公园周边区域,植被吸收和释放水汽的过程使得空气湿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减少了回南天气的明显程度。
2. 人为因素影响
室内除湿措施
很多广州居民在回南季节会采取一些除湿措施。如使用空调的除湿功能、除湿机或者放置干燥剂等。在家庭、办公室等室内空间,如果这些除湿措施应用广泛,就会使得室内湿度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人们对回南天潮湿感觉的明显体验。即使室外有一定程度的回南现象,但室内相对干燥舒适,整体感觉回南天就不那么明显。
城市排水系统改善
广州近年来不断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这有助于快速排除地表积水。在回南天气中,即使有少量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在地面,如果排水系统能够及时将这些积水排走,就不会出现到处湿漉漉、积水严重的典型回南景象,从而使得回南天看起来不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