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一生,长期隐姓埋名,赫赫而无名。
一、伟大的奉献历程
1. 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中国急需发展自己的核潜艇。1958年,黄旭华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当时中国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任何核潜艇的参考资料,国外技术封锁严密。
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就从国外的新闻报道、杂志照片等点滴信息中搜集可能有用的线索。例如,他们从几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中推测核潜艇的大致外形和结构布局。
2. 艰苦钻研与试验
在研制过程中,黄旭华和团队成员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题。核潜艇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潜艇的耐压艇体结构,要保证潜艇在深海高压环境下安全可靠。他们通过大量的计算、模型试验,不断摸索,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建造,逐步攻克难关。
为了确保核潜艇的性能,黄旭华亲自参与各种试验。在极限深潜试验时,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试验,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随艇下潜,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团队士气。
二、隐姓埋名的岁月
1. 保密需要
核潜艇研制属于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黄旭华从接受任务开始,就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他告别新婚妻子,离开家乡,来到偏僻的科研基地,一去就是30年。
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母亲和兄弟姐妹一直牵挂着他,而他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深埋心底。他的名字和他的工作一样,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都是秘密。
2. 默默坚守
在这隐姓埋名的30年中,黄旭华一心扑在核潜艇事业上。他没有因为不能与家人团聚而抱怨,也没有因为艰苦的科研条件而退缩。他默默坚守岗位,不断推动着中国核潜艇事业向前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名字和贡献才逐渐被外界所知。
黄旭华的奉献精神、爱国情怀以及他在核潜艇研制方面的卓越成就,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缅怀。他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