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是一项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反映基层新风貌、群众新生活的新闻采访活动。
一、活动意义
1. 反映民生百态
到2025年,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将继续发展进步。“新春走基层”活动可以深入到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各个角落,挖掘普通民众在新春佳节期间的生活故事。例如,展现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的第一个新年景象,农民如何利用新的产业发展成果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2. 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2025年的新春,通过报道基层中那些积极向上、感人至深的事迹,如基层干部坚守岗位为群众服务、志愿者在节日期间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
3. 记录时代发展步伐
这一活动能记录下2025年春节时中国基层在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比如记录科技创新给基层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像智能家居产品如何让家庭新春团聚更具科技感和温馨感;或者新的文化建设成果在基层的体现,如乡村春节民俗活动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等。
二、活动内容可能的关注点
1. 经济发展成果在基层的体现
产业发展
关注农村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在新春期间的运营情况。例如,一些地方的冬季水果采摘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等。2025年可能会有更多新兴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如智能化种植管理后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情况,这些成果如何在新春市场上体现,农民的收入是否因产业发展而增加。
在城市,聚焦小微企业在新的一年里的发展态势。新春是消费旺季,小微企业如特色餐饮、手工艺品店等如何抓住商机。可能会报道一些在政府扶持政策下成功转型或创新经营模式的小微企业的新春经营故事。
就业情况
了解返乡人员的就业情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2025年可能会有更多返乡人员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报道可以关注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在新春期间的进展,比如返乡青年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家乡特产的新春销售业绩,以及他们给当地带来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 社会民生改善
社会保障
深入基层社区,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情况。例如,在新春期间,了解困难群众的救助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包括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等在节日期间的生活保障情况。同时,关注医疗保障在基层的实施情况,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春节期间的服务保障能力,是否能够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的药品供应和医疗服务等。
居住环境
展现城乡居住环境的新变化。在城市,报道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新春新气象,如加装电梯后居民上下楼的便利性,小区新的绿化和休闲设施给居民春节休闲带来的舒适感。在农村,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如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后的村庄整洁度,村民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过新年的感受。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
挖掘各地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到2025年,一些传统民俗可能会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例如,舞龙舞狮活动可能会加入新的灯光效果或表演形式,采访传承人和参与者,了解他们如何在新时代让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以及这些民俗活动对凝聚社区、乡村人心的重要意义。
关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情况。新春是手工艺产品销售的旺季,报道民间手工艺人制作具有春节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年画等,讲述他们如何将传统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以及手工艺品在现代文化市场中的价值。
现代文化活动
在基层社区、乡村,了解新的文化活动形式的开展情况。例如,一些地方可能会举办新春数字文化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让居民体验不同的文化场景。报道这些现代文化活动对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作用。
三、媒体报道形式
1. 多媒体融合报道
2025年的“新春走基层”报道将更加注重多媒体融合。记者可能会运用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360度全景拍摄等技术,为观众和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制作新春民俗活动的VR视频,让用户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庙会现场。
在文字报道方面,将更加注重故事性和深度解读。除了传统的新闻稿件,还会推出系列长篇报道,深入剖析基层发展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音频报道也不会缺席,通过制作新春主题的播客节目,讲述基层群众的新春故事,方便听众在移动设备上随时收听。
2. 互动式报道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式报道。记者可以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发起关于“2025新春走基层”的话题讨论,邀请网友分享自己的新春故事或者对基层发展的期待。
采用直播的形式,让观众实时参与到基层新春活动中来。比如直播农村的新春集市,观众可以在直播过程中留言提问,记者或当地群众现场解答,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对基层生活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