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做热“2025广西旅游年”的32条措施方向:
一、旅游产品提升与创新
1. 特色旅游线路打造
设计10条以上以广西自然风光(如桂林山水、崇左秘境)、民族风情(如壮族歌圩、瑶族盘王节体验线路)、历史文化(如兴安灵渠、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
针对不同季节推出特色线路,如春季的赏花之旅(上林油菜花、乐业天坑群周边山花线路),夏季的滨海清凉游、森林避暑游,秋季的丰收民俗游(龙脊梯田稻谷收割季),冬季的养生温泉游。
2. 文化旅游融合产品
扶持10 15个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如开发以刘三姐文化为核心的实景演艺新剧目、壮族绣球等传统手工艺品的体验式制作工坊。
修复和开放5 8处历史文化街区(如南宁三街两巷、梧州骑楼城),打造集文化展示、民俗体验、特色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3. 旅游新业态培育
鼓励发展研学旅行,在全区设立2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涵盖自然科学(如广西药用植物园)、历史文化(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农业科技(如百色芒果种植园)等领域。
推动体育旅游发展,举办5 8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赛事,如环广西自行车赛增设旅游体验环节,打造桂林阳朔攀岩挑战赛旅游套餐。
发展康养旅游,在巴马、金秀等地新建或升级15 20家康养度假酒店、民宿,推出特色康养旅游套餐(如瑶医瑶药养生套餐、滨海空气浴疗养套餐)。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 交通设施完善
增加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班次,在热门旅游城市(桂林、南宁、北海)开通旅游专线公交5 10条,连接市区与周边主要景区。
提升机场到旅游景区的交通便利性,在南宁、桂林、北海机场设置专门的旅游交通枢纽,提供一站式的租车、包车、旅游大巴预订服务。
改善景区内部交通,对15 20个较大型景区(如德天瀑布景区、涠洲岛景区)进行内部道路升级改造,增设环保观光车线路。
2.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在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新建或改造20 30座旅游厕所,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建设,融入地方文化元素。
新建和升级30 40个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多语言咨询、导游预订、旅游商品展示与销售、医疗救助等综合服务。
在景区和旅游线路沿线增加50 80个休息区、观景台,提升游客游览的舒适度。
三、旅游营销推广
1. 品牌塑造与宣传
确定统一的广西旅游品牌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制作高质量的宣传视频、画册、海报等宣传资料,在国内外主要旅游市场进行投放。
邀请国际知名导演或制作团队拍摄一部广西旅游大片,在全球主流媒体平台播放。
开展“广西旅游形象大使”选拔活动,邀请大使参与国内外旅游推介活动。
2. 市场拓展
针对国内主要客源地(如广东、湖南、四川、北京、上海等)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举办旅游推介会20 30场。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在东盟国家、日韩、欧美等地开展旅游推广活动,与当地旅游机构合作举办“广西旅游周”等活动10 15次。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精准营销,与网红、旅游博主合作,推出100期以上的广西旅游体验视频、图文内容。
3. 旅游节庆活动举办
举办广西旅游年开幕式,打造一场集民族文化表演、旅游产品展示、美食体验为一体的盛大活动。
提升现有节庆活动(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北海国际珍珠节)的规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参与。
新增5 8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如钦州坭兴陶文化节、防城港海洋文化节等。
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1. 人员培训与管理
对全区旅游从业人员(导游、酒店服务人员、景区工作人员等)进行大规模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5万人次,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评价,对服务质量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 旅游市场监管
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每年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不少于4次,打击宰客、欺诈等不良行为。
建立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确保游客投诉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回应和处理。
五、旅游政策支持与保障
1. 资金投入与扶持
设立广西旅游年专项发展资金,金额不少于5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方面的补贴和奖励。
对旅游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对新投资的旅游项目给予3 5年的税收减免期。
2. 旅游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周边省份(如广东、云南、贵州)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展联合营销活动。
积极与国际旅游组织(如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学习先进的旅游发展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