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神兽’归笼当心诺如病毒 疾控:及时消毒做好个人防护”这一主题的详细阐述:
一、诺如病毒的特点与危害
1. 病毒特性
诺如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它可以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例如在物体表面能存活数天至数周。
诺如病毒的变异速度较快,这使得人体难以建立持久的免疫保护,即便感染过一次,还可能再次感染。
2. 危害表现
诺如病毒主要引起胃肠道感染,感染后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呕吐症状可能较为剧烈,腹泻通常为水样便,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多次腹泻。
对于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学校等场所易传播的原因
1. 人群密集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们在教室、宿舍、食堂等空间内密切接触。一个学生感染诺如病毒后,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同学。
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们的卫生习惯还在养成阶段,如不注意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不遮挡等行为,会加速病毒的传播。
2. 公共设施共用
学校的公共设施,如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等,被众多学生频繁接触。如果这些设施被诺如病毒污染,后续使用的学生就很容易接触到病毒而被感染。
食堂的餐具、餐盘等如果消毒不彻底,也会成为诺如病毒传播的媒介。
三、疾控部门的建议
1. 及时消毒方面
环境消毒
对于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要定期进行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对地面、墙壁、桌椅等进行擦拭消毒,消毒时要按照正确的配比配制消毒剂溶液,确保消毒效果。
公共卫生间也是消毒的重点区域,要对马桶、洗手池、水龙头等部位进行消毒,可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和擦拭。
物品消毒
学生的餐具、水杯等要进行高温消毒,例如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煮沸时间不少于15 20分钟。
对于学生经常接触的玩具、文具等物品,可以用酒精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或者根据物品的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2. 个人防护方面
卫生习惯养成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毒。
健康监测
家长和学校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让其就医,并让患病学生在家休息,避免传染给其他同学。
在诺如病毒流行期间,学校可以加强晨午检制度,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以便早期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