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家卫健委:健脾祛湿是雨水节气的养生重点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雨水节气,注重健脾祛湿的养生重点有诸多原因:

一、中医理论依据
1. 脾主运化水湿
   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脾属土,土能克水。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运化水湿,即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脾的功能健旺,就能正常运化水湿,防止水湿在体内积聚。
   雨水时节,降雨增多,环境中的湿气加重。外界的湿邪容易侵袭人体,而湿邪最易困脾。一旦脾被湿邪所困,其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水湿代谢失常,出现诸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困重等症状。
2. 季节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认为,季节与人体的脏腑有相应关系。春季对应的是肝脏,但肝木克脾土,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而过于旺盛的肝气会克制脾土,影响脾的正常功能。
   雨水节气正处于春季,此时在养生上既要顺应春季养肝的大原则,也要注意保护脾脏,防止肝木过旺克脾太过。通过健脾祛湿的养生方法,可以增强脾的功能,平衡肝脾之间的关系。

二、具体养生方法
1. 饮食调理
   选择健脾祛湿食物
     薏米:薏米性凉,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可煮粥食用,如薏米红豆粥,是经典的健脾祛湿食疗方。
     芡实:芡实味甘、涩,性平,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可以与莲子、糯米等一起煮粥,起到健脾和胃、祛湿的作用。
     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可做成山药排骨汤,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健脾祛湿。
   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会损伤脾阳,使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容易生湿助痰,加重体内湿气。
2. 起居调养
   防潮保暖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较大,早晚较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足部等部位。同时,要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避免居住在潮湿的地方,室内可使用除湿设备,如除湿机或空调的除湿功能。
     衣物、被褥等要经常晾晒,防止湿气积聚。如果衣物受潮未及时处理,穿着后湿气容易侵入人体,影响健康。
   适当运动
     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可选择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
     这些运动强度适中,适合大多数人,而且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呼吸,使身体的气血通畅,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例如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一动作,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腹腔,对脾胃起到按摩作用,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1 04:51 , Processed in 0.0832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