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储能近年装机量高速增长的背景
1. 应对气候变化需求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的重要目标。传统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新型储能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甚至零碳转型。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新型储能系统可以在发电过剩时储存能量,在发电不足时释放能量,从而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使得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得以有效构建。
2.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迅速增长。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输出依赖于自然条件,如阳光和风力的间歇性,这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
新型储能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锂电池储能为例,它可以快速响应电力系统的需求,平滑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功率。当风力发电突然增加或减少时,储能系统可以吸收或补充电力,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消纳能力。
二、新型储能装机量高速增长的表现
1. 不同类型新型储能装机增长情况
锂离子电池储能
锂离子电池储能是目前新型储能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电力系统、工商业用户侧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锂离子电池储能装机量呈现出指数级增长。例如,在中国,2020 2022年期间,锂离子电池储能的新增装机量从几百兆瓦时迅速增长到数吉瓦时。在国外,美国、欧洲等地区的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应用于电网调频、分布式发电与储能一体化等项目。
液流电池储能
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储能容量可灵活调节等特点,适合大规模、长时间储能需求。虽然目前其总体装机量相对锂离子电池较小,但增长速度也较为可观。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建设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如在澳大利亚,有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用于偏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存储,为当地的离网型微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并且其装机规模在不断扩大。
压缩空气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其装机量也在稳步增长。
例如,在中国,一些大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其单机规模和储能容量不断提高。这些项目能够为区域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有效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 不同地区新型储能装机增长情况
中国
中国是新型储能装机增长的重要推动者。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的新型储能市场发展迅速。2022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超过10吉瓦,同比增长超过100%。
多个省份出台了鼓励储能发展的政策,如在山东,储能项目被广泛应用于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配套设施中,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在江苏,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不断增加,用于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和提高电力可靠性。
美国
美国的新型储能市场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新型储能装机量增长迅猛。
加利福尼亚州为了实现其清洁能源目标,大力发展储能项目,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网储能和分布式能源项目中,以应对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
欧洲
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处于全球前列,其新型储能装机量也在不断增长。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电力市场之一,积极推动储能技术的应用。由于其可再生能源转型进程较快,大量的太阳能和风电接入电网,储能成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德国的家庭储能市场也非常活跃,许多家庭安装了小型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用于储存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产生的多余电量,提高自身能源自给率。
三、新型储能装机量高速增长的影响
1. 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新型储能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波动。在电网发生故障或负荷突然变化时,储能设备可以迅速释放或吸收能量,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例如,在电网遭受雷击等突发故障导致部分线路跳闸时,储能系统可以及时提供应急电力支持,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变得更加复杂。新型储能可以灵活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调节电力的供需平衡。在日调节方面,储能系统可以在白天储存太阳能发电的多余能量,在夜间释放用于满足负荷需求;在季节性调节方面,对于一些具有明显季节性发电特征的可再生能源(如某些地区冬季风力发电较强),储能可以跨季节存储和释放能量,使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时段的能源供应和需求变化。
2. 对能源转型的影响
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新型储能技术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使得可再生能源能够更稳定、可靠地接入电网。这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接受度,进一步推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从而加速全球能源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进程。
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新型储能与分布式能源(如分布式光伏发电、小型风力发电等)相结合,可以构建更加高效、灵活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居民社区、商业园区等场景下,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系统的协同运行可以实现能源的本地生产、本地存储和本地消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集中式大电网的依赖,形成更加多元、分散化的能源供应格局。
3. 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带动储能产业发展
新型储能装机量的高速增长刺激了储能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储能电池制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材料研发等环节。这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研发、生产、安装到运维等各个岗位。例如,在中国的宁德地区,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降低能源成本
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储能成本在逐渐降低。储能系统的应用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减少对传统调峰电源(如燃气轮机等)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在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系统可以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