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宇树科技王兴兴:未来AI机器人或能小到进入血管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宇树科技的王兴兴提出未来AI机器人可能小到进入血管这一观点,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可能性:

一、技术背景与基础
1. 微纳技术发展
   近年来,微纳制造技术不断取得进步。例如,半导体光刻技术已经能够制造出纳米级别的电路元件。随着这些技术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应用拓展,制造微小尺寸的机器人部件成为可能。
   从材料科学角度,新型的智能材料不断涌现。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等在微观尺度下也能表现出特殊的性能,为构建微小机器人的执行器、传感器等提供了材料基础。
2. 生物医学工程进展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对于微观结构和生物分子的研究日益深入。科学家已经能够精确操控细胞和生物分子,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 Cas9)对DNA进行编辑。这种对微观生物对象的精细操作能力,为构建能够在血管内工作的AI机器人提供了生物层面的操作范例和技术借鉴。
   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如高分辨率的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内部的结构。这不仅有助于诊断血管疾病,也为AI机器人在血管内的导航提供了重要的图像数据基础。

二、潜在功能与应用场景
1. 疾病诊断
   血管内的AI机器人可以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检测。例如,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机器人能够识别血管壁上微小的斑块形成,其检测精度可能比现有的诊断技术更高。它可以对斑块的成分、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为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准确依据。
   对于血管内的炎症反应,机器人可以检测炎症因子的分布和浓度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管炎等疾病的早期迹象。
2. 疾病治疗
   在血栓治疗方面,这种微小机器人可以携带溶栓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释放,提高溶栓效率并减少药物对全身的副作用。
   对于血管内的肿瘤细胞转移,机器人能够识别并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如通过携带特定的药物或能量源(如激光、射频等)来破坏肿瘤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血管组织的损伤。

三、面临的挑战
1. 能源供应
   当机器人缩小到血管尺度时,如何为其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是一个巨大挑战。传统的电池技术在如此小的尺寸下难以满足能源需求,需要探索新的能源供应方式,如利用生物体内的化学能进行能量转换,或者开发微型的核能、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等。
2. 运动与操控
   在复杂的血管环境中,机器人需要具备高度灵活的运动能力。血管具有不同的直径、弯曲度和血流速度,机器人要能够适应这些变化并精确导航。这需要先进的运动控制算法和高效的执行器设计,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在血管内稳定地移动并准确到达目标位置。
3. 生物相容性
   机器人在血管内工作,必须与生物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这意味着机器人的材料不能引起免疫反应或血栓形成等不良现象。需要研发特殊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并对机器人表面进行修饰,以确保其在血管内长期安全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2 02:39 , Processed in 0.1283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