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不再只卖“白菜价”,即价格上涨或者摆脱极低价格的状况,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生产供应端
1. 种植成本上升
种子价格上涨
优质的白菜种子研发成本高,而且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一些具有抗病虫害、高产等优良特性的种子不断涌现。例如,某些杂交白菜种子经过多代培育和筛选,其研发过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导致种子价格上升。菜农购买这些种子后,必然要将成本分摊到白菜的售价上。
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波动
化肥是白菜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近年来,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化肥的价格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如磷矿石、钾盐等资源供应的变化)、环保成本增加(生产化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而波动。
农药方面,为了防治白菜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如白菜软腐病、菜青虫等,需要使用多种农药。随着农药生产企业环保要求趋严,生产成本上升,农药价格也相应提高,这使得白菜种植成本增加,价格难以维持在极低水平。
土地成本增加
在一些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稀缺。菜农用于种植白菜的土地租金不断上涨,特别是在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区域。例如,原来每亩土地年租金可能是500元,现在可能涨到1000元甚至更高,这也促使白菜价格上升。
2. 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
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农产品市场的多元化,菜农有更多的种植选择。相比白菜,一些特色蔬菜、水果或经济作物可能收益更高。例如,在某些地区,菜农放弃白菜种植,转而种植草莓、蓝莓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这导致白菜的种植面积减少,市场供应量相应下降,价格不再像以往那样低廉。
自然灾害影响产量
白菜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涝灾害会淹没白菜田,使白菜根系腐烂;干旱会导致白菜生长缓慢,叶片枯黄。一场严重的洪涝或长时间的干旱可能会使白菜的产量大幅减少。例如,在南方的梅雨季节,如果雨水过多,白菜受灾后产量降低,市场上白菜的供应减少,价格就会上涨。
二、市场需求端
1. 消费需求升级
品质要求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白菜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可能存在一定外观瑕疵的白菜,而是更倾向于购买外观整齐、口感好、无农药残留的优质白菜。例如,有机白菜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虽然价格较高,但在一些中高端消费市场很受欢迎。
对白菜加工品需求增加
白菜的加工品市场不断发展,如泡菜、酸菜等。随着快餐、休闲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对这些加工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生产企业对白菜原料的需求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菜的整体价格。以泡菜为例,一些大型泡菜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全年的生产供应,会大量收购白菜,这使得白菜在原料市场上的竞争加剧,价格上升。
2. 市场流通与销售渠道变化
冷链物流发展
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得白菜的保鲜和运输更加高效。以往白菜在常温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易腐烂变质,损耗较大。现在,通过冷链运输,白菜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能够运往更远的市场销售。例如,从北方的白菜产区运输到南方市场,冷链物流成本虽然增加了白菜的售价,但也保证了白菜的品质,扩大了销售范围,同时也使得白菜在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定价空间,不再局限于低价销售。
电商平台推动
电商平台为白菜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电商平台,菜农或经销商可以直接将白菜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但同时,电商平台也使得优质白菜能够更容易地被推广和销售到更广泛的市场,消费者对品质较好的白菜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例如,一些特色品种的白菜通过电商平台的宣传,成为网红农产品,价格远高于传统市场上的普通白菜。
三、外部环境因素
1. 通货膨胀影响
在宏观经济环境下,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当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上升时,白菜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都会相应增加。例如,运输白菜的燃油价格上涨(这是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能源价格上升的一部分),会增加白菜的运输成本;工人工资的提高(也是通货膨胀影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体现)会增加白菜在种植、包装、销售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这些都会促使白菜价格上升,不再仅仅是“白菜价”。
2. 国际市场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农产品市场也会对国内白菜价格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国家可能因为自身白菜产量不足而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这会影响国内白菜的市场供需关系。如果国际市场对中国白菜的需求增加,国内白菜价格可能会上涨。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如国际上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的变化,也会通过贸易和成本传导等方式影响国内白菜的价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