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保安保洁日赚几十亿 那么多反常识的微短剧从何而来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一些“反常识”微短剧大量出现的原因:

一、商业利益驱动
1. 流量变现的诱惑
   低制作成本与高回报预期:微短剧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像传统电视剧那样耗费大量资金在演员片酬、大规模场景搭建和长时间的拍摄周期上。一些制作方仅需投入少量资金用于简单的场景布置、聘请非知名演员,就可以制作出一部微短剧。而如果能在网络平台上吸引大量流量,通过广告植入、平台分账等方式就可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例如,一些微短剧每集时长较短,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这样整体制作成本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如果获得高点击量,按照平台的分账规则,收益可能十分诱人。
   迎合部分受众需求:部分观众对于轻松、刺激、新奇的内容有需求,哪怕这些内容存在反常识的情况。制作方为了获取这部分观众的流量,就会创作一些情节夸张、违背常识但能迅速抓住观众眼球的微短剧。比如一些微短剧会设置一些主角突然获得超能力、在短时间内从社会底层逆袭成为富豪等情节,虽然不符合现实逻辑,但能满足部分观众对于快速实现愿望的幻想。
2. 资本快速逐利的影响
   市场热捧与资本涌入: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微短剧市场被视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当看到一些微短剧取得成功后,资本迅速涌入这个领域。这些资本往往更关注短期的收益,要求制作方快速产出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方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严谨的创作和逻辑打磨,导致一些反常识的微短剧被大量制作出来。例如,一些小的制作公司在获得资本投资后,为了在短时间内推出多部微短剧抢占市场份额,在剧本创作上粗制滥造,忽略了情节的合理性。

二、创作环境因素
1. 缺乏严格审核机制
   新兴行业的监管滞后: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相关的审核机制还不够完善。与传统电视剧和电影相比,微短剧的审核标准可能存在模糊地带。在一些平台上,微短剧的数量众多,平台的审核人力和资源有限,难以对每一部微短剧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核。这就使得一些包含反常识内容的微短剧有机会被发布出来。例如,有些微短剧可能存在传播错误价值观或者违背基本科学常识的情节,但在初步审核时没有被发现而得以上线。
   不同平台审核标准差异:各个网络平台对于微短剧的审核标准不尽相同,这也给反常识微短剧的传播提供了机会。一些小平台为了吸引内容、增加用户流量,可能会放宽审核标准。制作方可能会选择在审核较宽松的平台发布其反常识的微短剧作品,然后再通过其他渠道进行传播。
2. 创作者素质参差不齐
   低门槛导致创作者涌入:微短剧创作的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像传统影视创作那样具备专业的影视院校背景或多年的行业经验。这使得大量创作者涌入这个领域,其中包括很多缺乏专业知识和创作素养的人员。这些创作者可能在剧本创作时缺乏对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伦理的深入理解,从而创作出反常识的作品。例如,一些初涉创作的人员仅凭自己的想象编写情节,不考虑情节在现实中的合理性,导致微短剧出现保安保洁日赚几十亿等违背常理的情节。

三、受众心理影响
1. 观众的猎奇心理
   追求新奇内容:部分观众对于新奇、独特的内容充满好奇,哪怕这些内容违背常识。反常识的微短剧往往能提供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情节和场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例如,一些微短剧设定了一个完全颠倒的社会秩序或者奇异的人物能力,观众可能会出于好奇而观看,这种观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制作方创作更多反常识的作品。
2. 快节奏下的消遣需求
   碎片化时间的消费选择: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观众的时间碎片化,微短剧正好适应了这种碎片化的观看需求。观众在短时间内可能并不追求情节的深度和逻辑的严密性,只是为了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内得到消遣。反常识的微短剧由于情节简单、夸张,能够迅速给观众带来一种轻松的娱乐体验,所以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1 21:32 , Processed in 0.0631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