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书》是冯骥才先生一部与春节文化紧密相关的作品。
一、作品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有更多机会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需要被深入挖掘、传承与传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传统的春节习俗在年轻一代中逐渐被淡化。冯骥才先生出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创作了《过年书》等一系列作品。
个人创作动机
冯骥才先生长期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他对春节这一承载着丰富民间文化内涵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入的研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对春节的重视,记录下传统春节的文化细节,让春节的记忆和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二、主要内容和文化内涵
1. 春节传统习俗的描绘
家庭团聚与亲情纽带
《过年书》详细描述了春节期间家庭成员团聚的场景。如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这顿饭的菜品丰富且寓意深刻,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像鱼代表“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圆等。这种团聚不仅仅是身体的相聚,更是情感的交融,体现了中国家庭观念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
祭祀祖先与传统信仰
书中讲述了春节期间祭祀祖先的习俗。人们会在特定的时间,打扫祖先的牌位,准备供品,上香祭拜。这一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是家族传承和传统信仰的重要体现,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以及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繁荣的愿望。
民俗活动的丰富多彩
冯骥才笔下的春节有众多民俗活动。例如,写春节期间的庙会,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人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捏面人等。这些民俗活动各具特色,舞龙舞狮充满力量和活力,象征着吉祥如意;捏面人则展示了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将传统文化元素通过面塑的形式展现出来。
2. 春节的文化意义阐释
时间与生命的轮回
春节在中国人的时间观念里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它标志着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开始。冯骥才在《过年书》中传达出春节象征着时间的轮回,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更替一样。人们在春节期间总结过去一年的生活,同时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这种对时间的感悟与生命的节律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书中强调了春节文化通过代代相传,成为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是华人,春节都会唤起他们对故乡、对民族文化的深深眷恋和认同。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故事和传统艺术形式都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念和历史记忆。
三、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的意义
1. 文化交流与传播
增进国际理解
通过《过年书》这样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春节期间家庭团聚、尊老爱幼、祭祀祖先等习俗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如和谐、感恩、传承等,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理解与尊重。
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国春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独特的习俗、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将春节文化传播出去,能让世界文化宝库更加丰富多元。例如,春节的红色元素、剪纸艺术、鞭炮文化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当它们被介绍到世界其他地方时,会给当地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和元素。
2. 提升文化软实力
塑造国家形象
春节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独特的民族性格。一个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充满节日欢乐氛围的中国形象,通过春节文化的传播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这种积极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在国际事务中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春节文化的全球推广也为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以春节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如电影、音乐、手工艺品等,可以借助春节文化的影响力走向世界。例如,一些富有春节元素的动画电影在国际上的传播,既弘扬了春节文化,又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