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汪曾祺:用美食烹出生活真味》
一、汪曾祺与美食的不解之缘
汪曾祺,这位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美食的忠实爱好者和独特的美食文化传播者。他的文字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对美食的描写细致入微,仿佛每一道菜都能从纸间跳跃到读者的味蕾之上。
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那是一个充满水乡韵味的地方,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于家乡的美食传统,这些美食记忆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无尽源泉。
在他的笔下,食物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例如他笔下的高邮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简单的文字,就把高邮鸭蛋的独特口感和诱人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汪曾祺美食中的生活哲理
1. 对平凡食材的尊重与热爱
汪曾祺善于发现平凡食材的美妙之处。他写萝卜,无论是红萝卜、白萝卜还是青萝卜,在他的眼中都各有千秋。他描写北京的水萝卜“带霜的歪着的小红萝卜”,那清新的口感和爽脆的质地,是冬日里独特的美味。这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一定要追求珍馐佳肴,平凡的食材也能烹饪出不凡的味道。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种食材都蕴含着生活的馈赠。
2. 对传统烹饪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他描写家乡的炒米,这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制作炒米有其固定的工序,要经过泡米、晾干、炒制等过程。但他也提到了炒米在不同情境下的吃法,如可以用开水泡着吃,也可以直接干吃。这体现了在坚守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创新的理念。在生活中,我们对待传统的事物也应如此,既要尊重传统的根基,又要敢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生活充满活力。
3. 美食与情感的交融
汪曾祺笔下的美食往往与情感紧密相连。他写故乡的食物,那是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像他写端午的鸭蛋,那是对童年时光和家乡风俗的怀念。美食成为了情感的载体,一道菜可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温暖回忆,或者是对某个地方的眷恋。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美食来传递和感受情感,家庭聚餐时的一道拿手菜,可能就是亲情的纽带。
三、跟着汪曾祺体验美食创作生活之味
1. 食材的选择与准备
按照汪曾祺的美食理念,首先要学会用心去挑选食材。就像他描写买菜时,会仔细地挑选新鲜的蔬菜,观察蔬菜的色泽、形态等。例如挑选菠菜,要选择叶片鲜嫩、根部红润的。在准备食材时,也要尊重食材的本味,不要过度加工。如处理鱼时,简单的清洗和去腥后,保留鱼的原汁原味。
2. 烹饪过程中的态度
在烹饪过程中,要有一种从容的态度。汪曾祺描写做菜的过程往往是不紧不慢的,像他写做塞肉回锅油条,将油条切段,塞入肉馅,再进行煎制等工序,每一步都有条不紊。我们在生活中烹饪时,也不应被忙碌和急躁所左右,而是享受烹饪的过程,把烹饪当作一种放松和创造的方式。
3. 享受美食与分享的快乐
当美食制作完成后,要像汪曾祺一样,用心去品味。品尝美食不仅仅是味蕾的感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同时,美食是用来分享的。他在文中常常提到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美食的快乐场景。我们可以邀请亲朋好友来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在分享的过程中增进感情,也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跟着汪曾祺,我们可以从美食中烹出生活的真味,让生活在美食的滋养下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