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机器人开始在全国“打工”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一、应用场景
1. 工业领域
生产制造
一些具有高精度操作能力的机器人,类似在春晚舞台上展示过的灵活机械臂的机器人,开始在工厂流水线上承担诸如精密零部件组装任务。例如在电子产品制造工厂,它们能够准确地将微小的芯片安装到电路板上,其操作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甚至更小的量级。
在汽车制造车间,机器人负责焊接、喷漆等工作。焊接机器人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对汽车车身进行精确的焊接,保证焊接点的牢固性和一致性,而且能够在复杂的车身结构中灵活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质量。
物流搬运
在物流仓库中,机器人承担起货物搬运和分拣的工作。它们可以根据订单信息,快速地在货架间穿梭,准确地找到对应的货物并搬运到指定的发货区域。这种机器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仓库的货物处理能力,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降低了人为错误率。
2. 服务行业
餐饮服务
服务型机器人开始在餐厅“打工”。有的机器人可以承担传菜的任务,它们能够在餐厅的桌椅之间灵活穿行,准确地将菜品送到顾客的餐桌旁。还有一些智能机器人可以为顾客提供菜单介绍、解答简单的疑问等服务,为餐厅营造出一种充满科技感的就餐氛围。
酒店服务
在酒店里,机器人能够承担客房物品配送、引领客人到房间等工作。客人在前台办理入住手续后,机器人可以带领客人前往房间,沿途还能简单介绍酒店的设施和服务。当客人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时,酒店工作人员可以将物品放置在机器人内部的储物空间,机器人再将物品送到客人房间门口。
二、带来的影响
1. 对企业的影响
提高效率
机器人能够不间断地工作,不受疲劳、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生产中,它们可以24小时持续运行,相比人工操作,大大增加了生产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总量。例如在一些生产旺季,机器人可以满足订单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人。
降低成本
虽然机器人的初始采购和安装需要一定的投资,但从长期来看,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机器人不需要支付工资、福利等人力成本,而且其维护成本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也逐渐降低。企业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市场拓展等其他重要领域。
2. 对就业的影响
短期来看
在机器人开始进入一些行业“打工”的初期,可能会对部分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工人产生替代效应。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工厂,原本从事焊接、搬运等工作的工人可能会面临岗位调整的压力。
长期来看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一方面,机器人的研发、制造、编程、维护等环节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机器人在服务行业的应用,会催生一些新的岗位,如机器人操作员、监控员等,同时也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间接创造就业岗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