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实际行动助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在非洲赢得了“可靠且始终如一的伙伴”的赞誉,这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体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贡献
1. 交通基础设施
铁路建设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新铁路。中国帮助肯尼亚建设这条铁路,采用了中国标准,为肯尼亚带来了高效、现代化的铁路运输系统。它大大缩短了蒙巴萨港到内罗毕的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肯尼亚国内以及肯尼亚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例如,以前货物从蒙巴萨到内罗毕需要10 12小时的公路运输,而蒙内铁路建成后仅需4 5小时左右的铁路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也使得肯尼亚的农产品等货物能够更快捷地运往港口出口。
公路建设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援建的公路项目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埃塞俄比亚的许多偏远地区因为公路的修建而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这些公路为当地的人员流动、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埃塞俄比亚国内市场的整合。例如,一些山区的农产品以前由于交通不便难以运出销售,公路建成后,农民能够将咖啡、水果等特产运往城市销售,增加了收入。
2. 能源基础设施
电力设施建设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了众多水电站。如埃塞俄比亚的复兴大坝,一旦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埃塞俄比亚的电力供应状况。目前,中国在水电建设方面提供的技术、资金和人力支持,已经使埃塞俄比亚部分地区的供电稳定性得到提升。此外,在南非、尼日利亚等国,中国参与的火电、风电等项目也为当地的能源结构优化做出了贡献。以南非的风电项目为例,中国的技术和投资帮助南非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了南非的能源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3. 通信基础设施
在非洲的许多国家,中国帮助建设通信网络。例如,在尼日利亚,中国的通信企业参与了4G网络的建设。这使得尼日利亚的通信覆盖率大幅提高,互联网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当地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快速的网络服务,这对于促进尼日利亚的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教育和医疗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因为网络的改善而变得更加可行,为改善当地民生创造了条件。
二、体现可靠与始终如一
1. 长期承诺
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不是短期行为。从上世纪开始,中国就持续向非洲投入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合作建设的坦赞铁路,从1970年开始动工到1975年建成通车,这条铁路在建成后的几十年间一直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后期铁路面临老化和需要升级改造等问题时,中国依然关注并积极参与相关的维护和改善工作,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长期的承诺。
2. 面对挑战的坚持
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复杂的地质条件、不稳定的政治环境等。以在刚果(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当地存在着部分地区局势不稳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但是中国企业仍然坚持项目的推进,克服安全风险、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不断为刚果(金)的基础设施改善做出贡献。中国企业通过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加强沟通合作,采用合适的安全保障措施等方式,确保项目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下持续进行。
3. 合作模式的多元与适应性
中国在助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时采用了多种合作模式。包括援助、工程承包、公私合营(PPP)等模式。在不同的非洲国家和不同类型的项目中,中国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合适的合作模式。例如,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财政能力有限的非洲国家,中国可能会更多地采用援助与工程承包相结合的模式,先帮助建设一些对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供水、供电设施等;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非洲国家,中国企业则积极参与公私合营项目,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港口、机场等,既减轻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各方的优势。
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是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