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一策”是一种针对不同矿种或不同矿区制定特定勘查、开发和保护策略的工作方法,这一举措有助于四川在2025年地质工作中于战略性矿产方面取得新突破,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一矿一策”的必要性
地质条件复杂
矿产资源种类多:四川是矿产资源大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种比较齐全。已发现矿种130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70%。但不同矿种的成矿规律、赋存状态差异很大。例如,四川的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与基性 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而锂矿则多与花岗伟晶岩有关,分布在川西地区。
地质构造复杂:省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不同区域的地层、岩石变形和变质程度不同,使得矿产勘查和开发面临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如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质构造破碎,增加了找矿和采矿的难度。
现有勘查开发水平不均衡
勘查程度差异大:部分矿区经过多年勘查,已基本查清资源储量,如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田;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矿区,由于交通、资金等限制,勘查程度较低,资源潜力尚未完全明确。
开发利用效率不同:一些大型矿山企业采用先进的开采和选冶技术,资源回收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小型矿山企业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一矿一策”的实施方向
精准勘查
依据成矿规律:针对不同矿种的成矿规律制定勘查方案。对于内生金属矿,如铜、铅、锌矿,重点研究岩浆活动、构造运动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圈定找矿靶区;对于沉积矿产,如煤矿、磷矿,详细分析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有利的赋矿层位。
创新勘查技术:根据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和勘查目标,采用合适的勘查技术手段。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推广无人机航空物探、三维地质建模等新技术;对于深部矿体勘查,发展大深度钻探技术和井中物探技术。
优化开发
合理规划产能:依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储量,对不同矿区的生产规模进行科学规划。对于优势矿产资源,如稀土矿,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开采速度,避免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
技术升级改造:推动矿山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例如,鼓励钒钛磁铁矿企业采用先进的选冶工艺,实现铁、钒、钛等多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推广煤矿的智能化开采技术,提高采煤安全性和资源回收率。
生态保护
差异化治理措施:根据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恢复治理难度,制定不同的生态保护方案。对于植被破坏严重的露天矿区,重点开展植被恢复工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对于存在水土流失风险的矿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挡土墙、拦砂坝等。
绿色矿业发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鼓励矿山企业采用环保型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加强矿区的生态监测和环境管理,实现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三、战略性矿产取得突破的预期成果
资源储量增长
新增一批大型矿产地:通过“一矿一策”的实施,加大勘查投入,有望在川西地区发现新的大型锂矿产地,在攀西地区新增钒钛磁铁矿储量,提高四川在战略性矿产资源方面的保障能力。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实现多种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勘查和综合利用。例如,在铅锌矿开采中,提高银、镉、锗等伴生元素的回收率,使矿产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产业发展升级
延伸产业链条:以战略性矿产为基础,发展高端材料产业。如利用锂矿资源发展锂电池产业,打造从锂矿开采 锂盐加工 电池材料 锂电池组装的完整产业链;依托钒钛资源,开发航空航天用钒钛合金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攀西地区构建钒钛产业集群,集中布局矿山开采、选冶加工、新材料研发制造等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协同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