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往来持续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已由2013年的3120.4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6741.5亿元,增长116%,年均增速达7.3%,高出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2025年前5个月,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864.2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中国对中亚的出口结构正从传统商品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机电产品、新能源设备、数字技术产品成为新增长点。同时,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商品不再局限于能源资源,农产品进口增长迅速,2025年前5个月,我国自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43.6亿元,增长26.9%。运输方式更加便捷:得益于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周边陆路通道持续优化,公路运输占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比重从2020年的19.9%提升至2024年的51.8%。2025年前5个月,我国以公路运输方式对中亚五国进出口1436.5亿元,增长10.9%,占比继续保持在五成以上。多边框架下合作机制不断完善:通过“中国+中亚五国”峰会、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2023年《西安宣言》明确提出深化绿色经济、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合作,推动双方在光伏、风电、节水技术等方面的项目落地。我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往来持续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促进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地缘优势: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中国与中亚五国相邻,具有开展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经济互补性强:中亚五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耕地资源,但在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相对不足。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中亚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这种持续深化的经贸往来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对中国而言:有助于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安全,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对中亚五国来说: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推动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提高了民生福祉,增强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地区和全球层面: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和经济繁荣,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新范式,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未来,我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有望继续深化。双方将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同时,随着中吉乌铁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的推进,中亚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