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乡村建设中,活跃着许多台湾青年的身影,他们带着对土地的热爱与创新的热情,在闽地乡村开辟出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并深情地说“我们的根在这里”。以下是相关介绍:扎根福建的台湾青年数量与团队众多:从2014年至今,已有629名台湾专业人才扎根福建,他们携手大陆伙伴组建170支创新团队,足迹覆盖福建全省93%的县(市、区),在近600个镇村的田野间播撒“希望的种子”。具体的乡建乡创项目成果: 厦门后溪村:厦门市集美区后溪村乡建乡创团队运营总监、台湾青年余奕萱分享了后溪村的蜕变历程。后溪村依托2处两岸同源历史遗迹、4项非遗技艺、50余栋闽南古厝,通过活化古厝、培育人才、赋能文旅,打造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村里长期入驻十几位台湾青年,还有各类台湾餐饮店和文创产品店,活动也常融入台湾元素。 漳州埔坪村: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项目总负责人李志章,依托当地的“思永楼”打造迁台记忆馆,讲述雾峰林家清朝时从这里渡海赴台以及雾峰林家几代人的故事。雾峰林家后人为记忆馆捐赠家族迁台史料,记忆馆呈“回”字形结构,象征心灵的归属。 其他地区:来自台北的陈榆文带领团队走进福建福州、南平等地的乡村,发挥专业优势,对村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台湾青年还将台湾精致的农业经验带到福建,引入特色水果,发展生态产业链;在古厝里开设文创工作室,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台湾青年投身福建乡村建设的原因: 两岸血脉相连: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明清时期就有大量闽人渡海垦殖台湾。台湾青年在闽南乡村调研考察中,能感受到两岸之间血脉相连,不少村民会讲述亲戚迁徙到台湾的故事。 政策支持助力:福建推出“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为台湾青年提供从土地流转到资金扶持的全链条支持。如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参与乡村建设,各市、县也配套了补助资金,还设立台胞服务窗口,解决医保、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这些台湾青年在福建乡村不仅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沃土,更重新发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的血脉连结。他们通过乡建乡创项目,不仅促进了福建乡村的发展,也增进了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亲情纽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