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积极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一些主要举措和相关意义:
一、举措
1.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建立保护体系
云南构建了中药材资源保护体系,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例如,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量珍稀药用植物资源,通过建立保护区,防止了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为这些野生中药材的繁衍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
开展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摸清资源底数。云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全省中药材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准确掌握了中药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等情况,为科学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发展野生抚育与仿生栽培
对于一些珍稀濒危的野生中药材品种,如重楼、石斛等,推广野生抚育技术。即在其原生环境中,通过人工辅助手段,如补植、改善生长条件等,增加种群数量。
开展仿生栽培,模拟野生中药材的生长环境进行人工种植。例如,林下仿野生种植三七,利用森林的遮荫、通风等自然条件,减少了病虫害发生,同时提高了三七的品质,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规范化种植
制定标准与技术推广
云南省制定了一系列中药材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针对不同中药材品种,如滇黄精、云木香等,从选种、育苗、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采收等各个环节,都明确了详细的规范标准。
建立了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将规范化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种植户。例如,云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深入基层,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许多企业和种植合作社积极参与,建设了一批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例如,云南白药集团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GAP要求进行选址、规划和管理,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稳定、可控。
3. 产业融合发展
中药材加工业升级
加强中药材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云南的一些中药材加工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如超临界萃取技术用于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推动中药材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从传统的中药材初加工,如切片、干燥等,向提取有效成分、研发中药制剂、保健品等精深加工转变。例如,云南某企业利用三七开发出了多种新型中药制剂和保健产品,提高了三七的附加值。
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整合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等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例如,在文山州,依托三七种植基地,打造了集三七种植观光、中医药文化体验、养生保健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旅游线路。
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游客提供中医诊疗、养生药膳、温泉疗养等多种健康旅游服务,将中药材产业与旅游、养生等产业有机融合。
4.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科研平台建设
云南建立了多个中药材相关的科研平台,如云南省药用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这些平台汇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设备资源,开展中药材品种选育、药效研究、质量检测等多方面的科研工作。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例如,一些药企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共同攻克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体系
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设置中药材相关专业,如云南农业大学的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云南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等,为中药材产业培养专业人才。
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等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持。
二、意义
1. 经济意义
增加农民收入
中药材种植已成为云南许多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昭通市,天麻种植户通过科学种植和规范化管理,天麻产量和品质提高,每公顷天麻种植收入可达数万元,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加工、销售、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中药材产业在云南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如文山州的三七产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研发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对推动文山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提升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2. 社会意义
助力乡村振兴
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一些传统农业地区,中药材种植取代了部分低效益的农作物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灌溉设施等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医疗等,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
云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中,处处体现着中医药文化元素,如传统的炮制工艺展示、中医药养生知识宣传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医药文化,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 生态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
中药材种植特别是林下种植模式,如林下种植滇黄精、草果等,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肥力。同时,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生态建设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维护了生态平衡,确保了云南丰富的生态资源得以长期保存,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