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在全国2188个县推进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2-16 17: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全国2188个县推进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 资源整合与下沉
   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县级医院能够将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例如,一些县级医院会将闲置或更新换代下来的医疗设备合理调配到乡镇卫生院,同时选派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到基层定期坐诊、查房、培训。
   这有助于解决基层医疗设备短缺和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开展更多的诊疗项目,像一些原本只能在县级医院进行的简单检验检查项目,现在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完成,方便了群众就医,减少了患者向上级医院的不必要转诊。
2. 人才培养与共享
   医共体通过建立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的医疗人才。县级医院可以发挥其技术优势,开展针对基层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例如,以临床带教的方式,让基层医生在县级医院临床科室进行轮转学习,提高他们的临床诊疗水平。同时,医共体内实现人才共享,县级医院的专家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或者定期到基层坐诊等方式,为基层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层医护人员也可以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1. 分级诊疗的促进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医共体内部通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制定合理的转诊制度。
   例如,对于常见疾病和慢性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首诊和管理,当患者病情加重需要进一步诊治时,可以及时、有序地向上转诊至县级医院;而县级医院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将患者转回基层进行康复治疗,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 避免重复建设
   在县域范围内,医共体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各个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盲目进行医疗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复投资行为。
   例如,通过对县域内医疗需求的评估,合理确定不同区域内医疗机构所需的医疗设备类型和数量,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布局,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效益。

三、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1. 医保基金管理
   医共体的推进有助于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一些地区实行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制度,医保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给医共体。
   这促使医共体内部进行精细化管理,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医共体会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通过健康教育、合理用药指导等措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医保基金的长期支出。
2. 医疗服务质量与价格调控
   医共体在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方面还体现在对医疗服务质量和价格的调控上。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医共体可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过度医疗现象。
   例如,统一医疗服务价格标准,避免基层医疗机构乱收费或者县级医院过高收费的情况,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5 05:28 , Processed in 0.0724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