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守良田”体现了山东冠县在耕地保护等方面利用智慧化手段进行有效监管的积极举措。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一主题的详细情况:
一、智慧监管的手段
1.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
土地利用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定期获取冠县全域的土地影像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能够精准地发现耕地的变化情况,如是否存在耕地被非法占用用于建设厂房、住宅等非农业用途的现象。
例如,卫星遥感可以检测到某块耕地在几个月内出现了建筑物轮廓,即使是小规模的违建,也能被及时发现并预警。
2. 物联网设备部署
农田信息采集
在冠县的农田里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农田的土壤水分、温度、肥力以及气象等数据。
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将数据传输到监管平台,当土壤湿度低于农作物生长需求的阈值时,平台可以及时通知农户进行灌溉,同时也有助于监管部门了解农田的基本情况,防止因干旱等因素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或抛荒。
智能监测设备防范非法占用
在耕地周边设置智能监测设备,如高清摄像头、电子围栏等。高清摄像头能够对耕地周边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电子围栏则可以在有非法侵入时触发报警。
例如,在一些靠近村庄或者容易被非法占用的耕地边缘,一旦有车辆或者人员未经授权靠近并试图破坏耕地或进行非法建设,监管部门就能立即收到警报并采取行动。
3. 大数据与信息化平台建设
构建耕地信息数据库
整合冠县各类耕地相关的数据,包括土地权属、面积、质量等级、历年种植作物等信息,建立起大数据平台。
例如,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快速查询某一地块的详细信息,为耕地的精准管理、补贴发放、流转等提供准确依据。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耕地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例如,分析耕地质量变化趋势与周边环境因素(如附近工厂排放、灌溉水源变化等)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如果分析发现某区域耕地质量下降与附近新上马的工厂可能存在关联,监管部门就可以进一步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耕地修复措施。
二、智慧监管守良田的意义
1. 耕地保护强化
有效遏制耕地减少
通过智慧监管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占用耕地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耕地流失。这对于保障冠县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基层的落实具有关键意义。
例如,及时制止了在耕地上违规建设农家乐等项目,保护了耕地的农业生产功能。
提升耕地质量保护水平
借助物联网设备采集的土壤等数据,能够科学地制定耕地质量提升方案。如根据土壤肥力数据精准施肥,减少过度施肥对耕地质量的损害,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2. 农业生产效益提升
精准农业决策支持
农户可以根据智慧监管平台提供的农田数据,如土壤湿度、气象预报等,进行精准的农事操作。例如,合理安排播种、灌溉、施肥和收割时间,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智慧监管系统可以结合作物生长模型,预测最佳播种期,农户按照建议进行播种,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作物生长的整齐度。
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
智慧监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行有助于冠县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推动农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例如,一些农业科技企业更愿意与具备智慧监管农田的地区合作,开展新品种种植试验或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3. 监管效率提高
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管
与传统的人工巡查相比,智慧监管手段可以实现对冠县耕地的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监控。无论是偏远山区的小块耕地还是大面积的平原耕地,都能纳入监管范围。
例如,监管人员无需再频繁地到田间地头进行查看,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
问题精准定位与快速处理
当智慧监管系统发现耕地问题时,能够准确地定位问题发生的地点和性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迅速制定解决方案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如发现某块耕地存在土壤污染超标情况,系统能快速定位污染源附近的耕地范围,环保和农业部门可以据此及时采取污染治理和耕地修复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