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付制”与“即时结算”的概念
1. 后付制
在医保领域,后付制是指参保患者先就医看病,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再向医保经办机构进行报销申请,医保经办机构根据规定对医疗费用进行审核后,将符合报销规定的费用支付给患者的一种结算方式。
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患者就医时需要先行支付全部或大部分医疗费用,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报销流程相对繁琐,患者需要收集和提交各种医疗票据、病历等资料,医保部门审核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容易导致报销周期较长。
2. 即时结算(也称实时结算)
即时结算则是指参保患者在就医结算时,只需支付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部分,医保报销部分由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结算的方式。
这一结算方式大大方便了参保患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费用的监管,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等。
二、多地医保结算提速的举措及意义
1. 技术支持方面
信息系统升级
多地投入大量资源升级医保信息系统,以适应即时结算的要求。例如,整合医保、医疗机构和银行等多方的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和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医保结算平台,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及时获取患者的医保信息,准确计算医保报销金额。
电子凭证推广
推广医保电子凭证的使用是结算提速的重要举措。参保人员无需再携带实体医保卡,只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即可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即时结算。这不仅提高了结算效率,还增加了就医结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电子凭证的推广依赖于移动支付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通过与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的合作,方便参保人员申领和使用医保电子凭证。
2. 政策调整方面
简化报销流程和手续
各地医保部门不断简化报销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对于一些常规疾病的报销,不再要求患者提供过多的重复材料,依据医保信息系统中的就医记录和费用清单进行审核报销。例如,对于门诊慢性病患者,取消了定期重新申报等繁琐手续,只要患者符合慢性病认定标准且持续治疗,即可按照规定享受即时结算待遇。
扩大即时结算范围
不断扩大即时结算的医疗机构范围,不仅包括大型公立医院,还将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其中。同时,扩大了即时结算的医疗服务项目范围,除了基本的门诊、住院结算外,还将一些康复治疗、特殊检查等项目纳入即时结算范畴。这使得更多参保人员能够在更多类型的医疗服务中享受到即时结算的便利。
3. 意义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患者无需再为筹集医疗费用而发愁,也不用在就医后长时间等待报销款项。特别是对于一些患有重病、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即时结算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接受治疗。
提高医保资金管理效率
即时结算有利于医保部门对医保资金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实时结算,可以及时掌握医保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避免医保资金的不合理支出。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后付制下可能出现的报销欺诈等行为,保证医保资金的安全。
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能实现医保即时结算时,会吸引更多患者前往基层就医。因为患者在基层就医同样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保结算服务,这有助于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