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总量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多部门联合推动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措施。以下是相关背景和关键点:
1. 政策法规强化
强制性标准实施:2022年《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等国家标准出台,对电池、充电器等关键部件提出更高安全要求。
地方管理细化:多地出台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充电,并明确物业、社区的安全管理责任。
2. 专项整治行动
全国性排查:2023年起,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整治,重点查处非法改装、劣质电池等问题。
充换电设施建设:各地加快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目前全国已建成超350万个公共充电端口,减少居家充电风险。
3. 技术防控手段
智慧监管:推广加装电梯阻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装置等技防设备,部分城市社区覆盖率超80%。
溯源管理:建立电池编码制度,推动生产、销售、使用全链条可追溯。
4. 公众安全意识提升
消防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电动自行车火灾中用户主动报警比例同比上升27%,反映安全意识增强。
社交媒体平台相关科普内容阅读量累计超10亿次。
5. 数据对比
2023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较2022年下降约18%,其中室内起火占比下降明显。
2024年上半年同比继续下降,重大伤亡事故减少。
6. 持续挑战
存量车辆隐患:部分老旧车辆和二手电池仍存在风险。
监管盲区:城乡结合部、出租屋等区域管理难度较大。
下一步,国家消防救援局将联合工信部等部门推动电池强制回收、充电设施保险等制度,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公众可通过“12345”热线举报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