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取得了以下积极成效:保单数量和金额增长显著:面向企业累计落地保单超1500个,总保费规模超1.5亿元,总保额近115亿元;面向居民,累计落地反诈险保单超200万单,总保费超2400万元,保额超1000亿元。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新增备案网络安全保险产品超30款,涵盖信息泄露、勒索攻击等场景,结合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安全托管云服务等主流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创新提供10余款产品服务类网络安全保险。针对云安全、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提供网络安全产品、信息技术产品和网络安全服务类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多样:面向链主企业和链上中小企业,创新供应链网络安全保险服务,如美的集团、京能集团等为自身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投保,提升产业链整体安全水平。面向中小企业,创新轻量化保前风险评估和保中风险监测服务方式,试点期间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300家。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北京市通过政策制度供给统筹布局网络安全保险产业发展路径,发布相关文件,激发市场活力,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机制。上海市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产业协同,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利用财政预算补贴等措施,聚焦医疗卫生行业精准发力。江苏省针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试点“网安园区保”,将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融入园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园区200家工业企业提供批量网络安全保险服务。市场主体参与度提高:截至2024年底,已有53家保险公司(含外资、合资保司)备案了341款网络安全保险产品,其中2024年新增56款网络安全保险产品,涵盖保障软件供应链责任、系统缺陷等创新型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