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未来”啥样?雄安未来城市场景体验周上的“黑科技”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5 02: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雄安未来城市场景体验周上,“未来”不再是想象中的概念,而是通过500余项“黑科技”落地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场景。这些技术不仅勾勒出未来城市的轮廓,更将科技温度融入民生细节,展现了“未来之城”的雄安样本。 一、智慧农业:让“00后种地”成为潮流在智慧农业体验区,重达10吨的无人拖拉机与拇指大小的智能农业芯片同框,演绎着“大块头”与“微创新”的结合。中国科学院的“伏羲农场”聚焦“00后如何种地”,通过全场景大田管理系统,探索人均3000-5000亩的规模化种植模式——田间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无人机自动喷洒农药,智能采摘机器人24小时作业,让传统农耕升级为“指尖上的农活”。更有趣的是,阳台菜园和集装箱菌菇仓将农业搬进城市,居民在家就能体验“都市农夫”的乐趣。 二、医疗健康:AI化身“数字郎中”,脑机接口重塑生活医疗大健康展区堪称“黑科技集合体”:中医AI辅助诊断设备通过摄像头捕捉舌象、脉象,结合气息分析,1分钟生成体质报告,让“望闻问切”搭上AI快车;智能运动评估镜捕捉人体108个关节点,为亚健康人群定制运动处方;最震撼的是多模态脑控康复轮椅,失能人士戴上脑电帽,通过意念即可控制轮椅行进和机械臂取物,华北理工大学团队用“脑机接口”技术,让“心想事成”成为现实。此外,多彩大脑模型首次将神经网络以全彩动态呈现,为精准医疗提供可视化支持。 三、低空出行:“天空”成为新赛道低空技术应用区打造了“空中雄安”的雏形:河北省低空监管平台整合气象、空域、救援数据,实现无人机“一键申报、全域畅飞”;ES1000无人运输机具备100米超短距起降能力,未来可承担雄安新区的物流配送;最吸睛的是“低空+VR旅游”,戴上设备即可从白洋淀上空俯瞰“华北明珠”,甚至“飞”越太行山脉,体验“周末到河北”的空中视角。而针对应急场景,灭火型无人机单次可覆盖800平方米火场,耐高温四足机器人能深入浓烟废墟搜救,让“低空经济”兼具科技感与安全感。 四、机器人与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细胞”机器人展区化身“未来生活助手”:六足蜘蛛机器人既能地震救援,也能居家监测水电煤气;协作机器人与人共舞,演示开放环境下的安全协作;全地形搬运机器人可在山地、雪地自由穿行。数字城市领域,北斗地下导航解决地下车库找车位难题,建筑碳神经中枢实时调控能耗,数字孪生城市平台让城市管理者“一键感知”交通、环境、能耗的细微变化。更值得关注的是,雄安已实现“地上、地下、云上”三城联动——地下综合管廊无缝对接高铁地铁,城市计算中心每天处理200亿条数据,连古树的土壤湿度都被纳入“城市神经网络”。 五、烟火气中的未来:科技普惠民生雄安的“未来感”不止于技术,更渗透在15分钟生活圈的烟火气中。手持“雄安一卡通”,可京津雄三地公交互通、图书借阅;社区食堂的AI摄像头自动识别老人,自动减免餐费;零工驿站的智能匹配系统,让居民“下楼就能找工作”。在商服中心的“77美食街”,3D打印的雄安之翼艺术馆与黑胶唱片店相邻,无人机配送的咖啡与街角的朗读亭相映成趣——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让老人看病更方便、年轻人就业更灵活、城市生活更有温度的“催化剂”。 结语:未来已来,雄安正在“试错”这场体验周不仅是科技秀,更是一场“未来城市实验”。组委会明确:展台上的“展品”随时可转化为“商品”,医疗AI设备、无人拖拉机等技术已启动对接洽谈。正如雄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耿锋所言:“我们不是在造‘科幻城’,而是让科研对接真实需求,让老百姓感受到‘未来’就藏在看病、种地、停车这些小事里。”从智慧农场到地下导航,从脑控轮椅到低空旅游,雄安用八年时间证明:未来之城,是技术的温度,更是人的尺度。

385c9f5c-b1ab-4c7c-b7c5-aa1115f1448e_700x1000_zsite_sl.jpg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6 06:50 , Processed in 0.0683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