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河北武安:文化滋养 城市不断生长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04: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北武安,这座曾以工业著称的城市,正以文化为根脉,书写着从“钢铁重镇”到“文化名城”的转型答卷。通过深挖磁山文化、非遗戏曲、商帮传奇等多元文化基因,武安将历史底蕴转化为城市生长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全域发展之路。 一、文化遗产活化:让历史“活”在当下磁山文化遗址作为武安的文化原点,通过“考古研学+沉浸式体验”破圈。磁山文化博物馆推出模拟考古、粟米脱粒等研学项目,年接待中小学生超10万人次,成为“农耕文明起源”的活态课堂。2024年,磁山文化研学游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40%,印证了“文化IP+教育”的产业活力。非遗戏曲则是武安的另一张名片。平调落子传习所扎根楼上村,国家级传承人定期开课,村民将戏曲元素融入民宿设计,形成“上山观景、下山听戏”的独特业态。2023年,楼上村文旅收入突破2000万元,非遗技艺不仅留住了乡愁,更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二、文旅深度融合:从“景点”到“场景”的升级武安打破“文化归文化、旅游归旅游”的壁垒,构建“景区+文化”场景矩阵:朝阳沟景区复原《朝阳沟》剧本场景,导游化身“银环”“栓保”沉浸式讲解,游客参与戏曲互动,复购率达35%;伯延古镇推出实景剧《商帮归来》,将武安商帮“闯关东”的传奇搬上古街,2024年端午假期观演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商铺营业额增长60%。同时,工业遗存的“文化转身”成为亮点。九龙山矿山生态公园将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基地,钢铁工人转型为景区服务员;东山钢铁投资18.6亿元打造古武当山景区,2000名产业工人实现“蓝领变文旅人”,2023年该景区营收破亿,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武安实践。 三、乡村振兴:文化赋能“空心村”蝶变武安以文化为纽带,激活传统村落。白沙村从“粉尘村”变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冶铁文化打造“铁匠铺体验+农耕研学”;王坡、地脑等自然村“修旧如旧”,太行石板房民宿一房难求,2024年五一期间入住率达100%,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非遗工坊成为乡村振兴加速器。淑芳家纺、来兴香醋等非遗企业吸纳2000余村民就业,“土布围巾”“手工醋”等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伯延古镇的商帮故事馆、固义村的傩戏博物馆,形成“一村一主题”的文化体验网,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占比达45%。 四、品牌营销:从“武安故事”到“全国网红”武安深谙“好酒也怕巷子深”,创新“节庆+新媒体”营销:2024年中韩登山节吸引12国游客,抖音话题#武安腔调#播放量破5亿;“武安有约”推介会走进京津冀、鲁豫蒙,签约旅行社230家。2024年数据显示,外地游客占比达68%,其中“90后”“00后”占比超40%,年轻化趋势显著。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夯实基础:23座旅游驿站、5条旅游公交专线、“文化云”数字平台,让游客“行有畅、住有品、游有韵”。2023年,武安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达15%,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结语:文化,让城市生长有温度武安的蜕变,印证了“文化是城市最持久的竞争力”。从磁山先民的粟米飘香,到今日的戏曲绕梁、民宿星落,文化不仅是记忆,更是产业、是民生、是未来。正如武安市文旅局负责人所言:“当磁山的火种点燃研学的篝火,当平调的唱腔回荡在太行山间,武安的每一块石头都在讲述生长的故事。”这座北方小城,正以文化滋养,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样本。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5 00:46 , Processed in 0.0742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