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甘肃省创新“六位一体”机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07: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肃省创新“六位一体”机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举措来实现:1. 政策法规保障:2024年3月27日,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条例》从规划、建设、管护等方面构建起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明确了各方职责,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职责、农业农村部门的牵头职责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职责,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甘肃省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形成了以《条例》为统领的“1 + 1 + 6”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夯实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制度基础。2. 科学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全省耕地分布、水情水系、产业发展等现状,科学划分建设区域和灌溉系统,持续推进分区分类建设。在河西及沿黄灌区重点推行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的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模式,加强农田防护、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在丘陵山地区重点推行整山系、整流域高标准梯田建设模式,突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在陇东旱塬区重点推行集中连片旱地高效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模式,推进高标准梯田建设与农田宜机化改造融合。3. 多元投入保障: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各级财政投入责任,优化支出结构,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政府资金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4. 建设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多种创新模式,如“高标准农田 + 生态保护”模式,坚持整流域、整山系推进,有效解决跑水、跑土、跑肥问题;“高标准农田 + 现代产业”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农业;还有“高标准农田 + 农民创收”“高标准农田 + 水源置换”“高标准农田 + 粮经补偿”等模式,促进形成粮食保安全、经济促增收的发展格局。5. 严格建设监管:实行“省负总责、市州指导、县为主体”的监管机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制度,组织第三方进行专项抽测,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巡查指导,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6. 强化建后管护: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重点配强县、乡两级工作力量,对高标准农田强化用途管控,实行特殊保护。例如,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创新性探索出“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即“三统一、三集中”,有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无人管、无钱管”的问题。同时,通过争取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管护资金等方式,为高标准农田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4 23:16 , Processed in 0.2436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