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细微之处见美好——中哈合作一线探访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1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微之处见美好——中哈合作一线探访在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的荒原上,44台中国风机的叶片正切割着草原的风。运维工程师张伟站在塔筒下,指尖轻触金属外壳,感受着震动的韵律:“每转一圈,就能发3度电。”这个年输绿电8.43亿度的项目,不仅让当地牧民家中的电灯更亮了,更让20万辆燃油车的碳排放消失在蓝天下——这是中哈绿色合作最朴素的注脚。# 风机叶片上的“中国标准”阿克莫拉风电项目的中控室里,哈萨克斯坦工程师阿里木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三年前,他还是个只会操作传统设备的技工,如今已能熟练调试中国智慧运维系统。“这些红色警报参数,都是中方团队根据当地风沙气候专门优化的。”他指着屏幕上的防沙涂层损耗预警说。项目组为每台风机加装了哈萨克斯坦国徽纹饰的检修梯,连螺丝钉都采用耐零下40℃的定制钢材——细节里藏着对这片土地的尊重。# 汽车流水线上的“技术生根”600公里外的库斯塔奈汽车城,阿鲁尔集团的焊装车间里,火花四溅。25岁的哈萨克斯坦技工努尔兰正在校准江淮皮卡的底盘螺丝,他的工牌上印着中文“精益求精”。“以前半组装一辆车要3天,现在全散件组装只要8小时。”工厂运营总监赫利斯特展示着车间里的双语操作手册,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中方工程师手绘的变速箱拆解图。更触动的是食堂墙上的照片墙:2019年首批中国技术人员教当地工人焊接,2023年哈萨克斯坦技师赴安徽总部培训,笑容跨越国界。# 药香里的“民心相通”努尔苏丹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68岁的哈萨克族牧民阿依古丽正在接受针灸治疗。中医师马文轩的银针刚落下,她腿上的老寒痛就缓解了大半。“去年冬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现在全家都成了中医粉丝。”诊室里,哈萨克语版《黄帝内经》和俄语针灸图谱并列摆放,墙角的药柜里,黄芪、肉苁蓉与当地草药“恰麻古”相邻而存。中心每月举办的“中医开放日”,常有穿着传统服饰的哈萨克斯坦母亲带孩子来学推拿——这是文明最柔软的交融。# 实训沙盘中的“未来约定”东哈萨克斯坦的鲁班工坊里,19岁的奥拉尔别克操控着模拟无人驾驶车穿过沙盘街巷。“这套系统能识别哈萨克斯坦特有的‘骆驼通道’标志。”他的老师、天津职业大学的李教授指着屏幕解释。工坊的发动机实训区,陈列着适应哈萨克斯坦严寒的混动汽车零件,学生们正在设计“-30℃低温启动”方案。校长拉赫梅图利纳摩挲着实训台上的中哈双语操作指南:“我们的目标,是让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不仅会造车,还能在冰雪丝路跑出自家品牌。”从风机叶片到汽车螺丝,从银针艾草到实训沙盘,中哈合作的温度藏在这些细微处。当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钟声临近,阿克莫拉的风机仍在转动,库斯塔奈的汽车继续轰鸣,努尔苏丹的药香飘向更远的草原——这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千万个普通人的生活被点亮的瞬间。正如草原上的谚语所说:“看友谊是否真诚,要看马蹄印是否重叠。”在中哈共建的这条新丝路上,每一道重叠的印记,都在书写“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时代答案。(本文探访于2025年6月,受访者均为实名)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4 16:47 , Processed in 0.0584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