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台湾青年投身福建乡村建设:共筑和美家园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04: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台湾青年投身福建乡村建设,共筑和美家园的相关情况: 发展历程- 2014年,福建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闽台乡建乡创模式进入探索期。- 2018年以来,福建从“项目带动、资金补助、培训辅导、交流合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进入试点期、扩面期。- 2023年,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在每年补助项目基础上,再投入资金补助各地创建样板县、样板集镇、样板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进入深化期。 参与情况从2014年至今,已有629名台湾专业人才扎根福建,携手大陆伙伴组建170支创新团队,足迹覆盖福建全省93%的县(市、区),在近600个镇村开展乡村建设工作。 具体案例厦门市集美区后溪村:后溪村乡建乡创团队运营总监、台湾青年余奕萱所在团队,依托村里的历史遗迹、非遗技艺和闽南古厝,通过活化古厝、培育人才、赋能文旅,打造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如今村里长期入驻十几位台湾青年,有各类台湾餐饮店和文创产品店,充满闽台风情。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台湾青年李志章带领团队依托“思永楼”打造迁台记忆馆,讲述雾峰林家清朝时从这里渡海赴台以及雾峰林家几代人的故事。记忆馆从空中看呈“回”字形结构,象征心灵的归属。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台北姑娘陈榆文是峡阳镇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项目的负责人。她与小伙伴们以“峡阳人的一天”为主题,活化峡阳农贸市场、大小街道、废弃老建筑等公共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层村民的需求,实现全民同乐。 带来的变化乡村面貌与经济发展:台湾青年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村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改造整合村容村貌和乡村文化资源。例如,后溪村通过“研学+文旅”的模式,实现村集体、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新增常住人口2000人,文旅及研学产业年营业额突破100万元。文化传承与交流:台湾青年在乡村建设中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将台湾风情融入当地,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他们在闽南红砖古厝里开设文创工作室,在客家土楼旁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制作客家蓝染、品尝擂茶等,激活了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了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人才培养与就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了一批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同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建设,扎根乡村,返乡就业创业。 政策支持2018年以来,福建从“项目带动、资金补助、培训辅导、交流合作”等方面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省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100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鼓励台湾团队来闽提供“陪护式”服务。2023年,在每年补助100个项目基础上,再投入近6000万元补助各地创建样板县、样板集镇、样板村。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有关用地保障、资金保障、人才激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 发展意义助力乡村振兴:台湾青年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经验,为福建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促进两岸融合: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模式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增进了两岸青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两岸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台湾青年在投身福建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实现个人的田园梦想和人生价值,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18:30 , Processed in 0.0999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