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混迹直播间的“假洋牌”缘何屡屡得手?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8 17: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混迹直播间的“假洋牌”屡屡得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消费者层面对进口商品信任度高:部分消费者对国内监管体系缺乏信任,认为进口商品质量更有保障,海外品牌长期塑造的“高品质”刻板印象,也加剧了这种信任偏差,容易被“假洋牌”的包装所迷惑。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对海外渠道了解较少,商家和主播利用这一信息差,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百年历史”话术模板、虚构产地和成分含量等手段,将产品包装成具有海外血统的“高端进口货”,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市场教育缺失:消费者缺乏对“假洋牌”的辨别能力和相关知识,不知道如何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产品的真实性,容易被主播的虚假宣传所误导。 商家和主播层面利益驱动:“假洋牌”以低廉成本获取高额利润,部分保健品品类主播佣金分成高达30% - 50%,商家和主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制造信任陷阱,通过精心准备的话术吆喝鼓动,含糊产品关键信息,编造信息、违规夸大功效,诱导消费者购买。售假手段隐蔽:从伪造海外认证到境内工厂生产,从勾兑劣质原料到“碰瓷”大牌商标,再到利用“外籍主播”“保税仓发货”等话术,形成了一套隐蔽的“售假连环套”,增加了消费者识别的难度。 直播平台层面审核机制漏洞:平台对商家资质的审核存在明显漏洞,部分平台仅要求商家提供海外公司注册证明,而无需实地核查。甚至推荐明显存在虚假宣传的保健品,使得“假洋牌”有机会进入直播间销售。流量分发不合理:平台算法往往向高佣金、高转化率的产品倾斜,这种流量分发机制使得“假洋牌”产品更容易获得曝光机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监管层面法律法规不完善:跨境电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存在一些漏洞和盲区,对“假洋牌”的界定、处罚等方面不够明确和严格,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和主播有机可乘。监管难度大: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速,涉及的商家和主播众多,交易行为复杂,监管部门难以对每一个直播间、每一款产品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管,给“假洋牌”的生存提供了空间。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3 12:37 , Processed in 0.0764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