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两高”联合发布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一、典型案例的内容类型
1. 隐匿、转移财产型
   例如有些案例中,被执行人将自己名下的房产、车辆等重要财产在判决生效后迅速转移至他人名下或者进行隐匿。像将本应作为执行标的的房屋通过虚假买卖的方式过户给亲属,造成法院在执行判决时无法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2. 拒不履行交付义务型
   当判决要求被执行人交付特定的财物(如文物、特定的生产设备等)时,被执行人拒不交出。比如某起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法院判决被执行人将侵犯他人商标权的相关商品模具交付销毁,但被执行人将模具藏匿,拒不执行判决要求的交付和销毁义务。
3. 抗拒执行型
   表现为在执行人员依法进行执行工作时,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抗拒执行。如执行人员前往查封被执行人的企业仓库时,被执行人召集员工对执行人员进行围堵、谩骂,阻止执行人员进入仓库实施查封措施。

二、发布的意义
1. 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统一司法裁判标准
     全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处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时,可以参照典型案例中对于犯罪构成的认定标准、证据的采信规则等。例如,在确定何种程度的隐匿财产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时,典型案例提供了具体的参考依据,有助于避免不同地区司法机关因理解差异而导致的同案不同判现象。
   提高司法效率
     典型案例为司法工作人员提供了快速判断案件性质的范例。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时,司法人员可以借鉴典型案例中的审查思路和方法,更快地确定案件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从而加快案件的办理速度,节省司法资源。
2. 对社会公众的教育意义
   增强法治意识
     通过公布典型案例,让社会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性。公众可以从案例中看到,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隐匿少量财产或者消极对抗执行的行为,都可能构成犯罪并受到刑事处罚。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增强依法履行判决义务的意识。
   引导正确行为
     典型案例对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等相关主体起到警示和引导作用。被执行人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面对生效判决时应积极履行义务,而不是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责任;协助执行义务人(如银行在查询、冻结被执行人账户时)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协助义务,避免因协助不力而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新闻移动网手机版|新闻移动网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22 21:42 , Processed in 0.1266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XinWen.Mobi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