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新农技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前天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农技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一、引言

春耕时节,广袤的田野上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与传统春耕不同的是,如今新农技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让春耕工作如同装上了“引擎”,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二、新农技在春耕中的具体应用

1. 精准农业技术
   卫星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春耕阶段,卫星定位系统可以精确确定农田中每一块土地的位置和边界。农户利用带有GPS定位功能的农机设备,能够实现精准的耕地、播种作业。例如,在大型农场中,拖拉机按照预设的路线进行翻耕,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别。GIS则可以对农田的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地形地貌等进行详细的绘图和分析。根据这些信息,农户可以确定不同区域的最佳播种品种和施肥量。
   遥感技术(RS)
     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大面积农田的影像数据。在春耕前,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农户能够了解农田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湿度等信息。例如,在干旱地区,遥感可以探测到土壤水分含量低的区域,农户就可以优先对这些区域进行灌溉或调整种植计划,选择耐旱作物品种进行播种。而且,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作物病虫害的早期迹象,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变量施肥与播种技术
     基于精准农业技术对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的精确分析,变量施肥和播种技术应运而生。在春耕播种时,施肥设备和播种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在不同肥力的土壤区域精准调整施肥量和播种密度。例如,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区域减少肥料施用量,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在肥力较低的区域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2. 智慧农业设备
   智能灌溉系统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收集数据。在春耕期间,当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水分低于设定阈值时,灌溉系统会自动启动。气象站则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如降雨等。如果预测到近期有降雨,灌溉系统会相应调整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一些智能灌溉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农户即使不在田间,也能随时监控和操作灌溉设备。
   无人驾驶农机
     无人驾驶农机在春耕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无人驾驶拖拉机,它可以按照预设的路线和作业要求,自动进行耕地、耙地等操作。这种农机不需要驾驶员长时间在驾驶室内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而且,由于其操作的精确性,能更好地保证耕地质量,使土壤疏松程度均匀一致,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在春耕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进行农田的巡查,快速查看大面积农田的状况,如查看播种后的种子覆盖情况、是否有漏播区域等。另一方面,无人机还可以进行农药喷洒和叶面肥喷施。在作物幼苗期,无人机可以低空飞行,精准地将农药或叶面肥喷洒到作物叶片上,相比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农药和肥料的浪费。

3. 生物技术在春耕种子方面的应用
   基因编辑种子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种子的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在春耕中,一些经过基因编辑的种子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抗逆性和高产特性。例如,经过基因编辑的水稻种子,可能对某些常见的稻瘟病具有天然的抵抗力,减少了在生长过程中对农药的依赖。这些种子在播种后,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更好地发芽、生长,为丰收奠定基础。
   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包衣是在种子表面包裹一层含有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成分的保护膜。在春耕播种时,包衣种子可以有效地抵御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侵害。例如,玉米种子包衣后,在土壤中能够防止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等的咬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种子包衣中的肥料成分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初期的养分供应,促进幼苗的茁壮成长。


三、新农技助力春耕的意义

1. 提高生产效率
   新农技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劳动强度。例如无人驾驶农机的使用,使得耕地、播种等作业可以快速、不间断地进行。精准农业技术确保了播种、施肥等操作的准确性,减少了重复作业的可能性,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的耕地面积和播种量,大大提高了春耕的整体生产效率。
2. 保障农产品质量
   生物技术培育的优良种子,基因编辑种子的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精准农业中的变量施肥技术可以根据作物需求精准供应养分,避免因施肥过量或不足导致的农产品品质下降。智能灌溉系统保证了作物生长过程中有适宜的水分供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口感、色泽等品质指标。
3.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变量施肥和精准农业技术减少了化肥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智能灌溉系统避免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生物技术培育的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可以在边缘土地或恶劣环境下生长,减少了对优质耕地的依赖,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同时,这些新农技的应用也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新农技推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面临的挑战
   技术成本较高
     许多新农技设备和技术研发投入大,如卫星定位系统、基因编辑技术等,导致设备购买价格和技术使用费用较高。对于一些小型农户和贫困地区的农户来说,难以承受。例如,一台高精度的无人驾驶农机价格可能高达数十万元,这远远超出了普通农户的预算。
   农民技术素养不足
     新农技往往涉及到复杂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知识。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对这些新技术的了解和操作能力。例如,要操作智能灌溉系统和变量施肥设备,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很多农民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些新农技需要良好的网络通信、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支持。在偏远农村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无人驾驶农机和智能灌溉系统需要稳定的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如果网络信号不好,这些设备的功能就无法正常发挥。
2. 对策
   政府补贴与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对购买新农技设备的农户给予补贴,降低农户的购置成本。例如,对购买无人驾驶农机、智能灌溉系统的农户,按照设备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贴。同时,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研发低成本、适合农户需求的新农技产品,如简化操作流程、降低设备价格的智能农业设备。
   技术培训与推广
     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农民传授新农技的操作知识和原理。例如,可以组织农民到示范农场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无人驾驶农机的操作和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技术培训课程,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学习。
   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共同投资,改善农村网络覆盖情况,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例如,推进农村5G网络建设,保障智能农业设备的高速数据传输;对农村电力线路进行升级改造,确保农业生产用电的稳定可靠。

五、结论

新农技在春耕中的应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尽管在推广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自身的共同努力,不断克服这些困难,新农技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用,持续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推动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3 05:24 , Processed in 0.0831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