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拜泉县市场监管局深入农村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积极意义
1. 保障农村居民健康
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食品经营主体规模较小且分散,部分小商店、小摊贩可能存在售卖过期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的情况。通过专项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查处这些问题食品,减少因食用不安全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疾病传播等健康风险,保障农村居民,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妇女等易受侵害群体的身体健康。
2. 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
有助于清理农村食品市场中的违规经营行为。在农村,存在一些无证经营的小食品作坊、流动摊贩等,它们的生产经营往往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监管。专项检查能够对这些经营主体进行梳理,要求符合条件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条件的依法取缔,从而促进农村食品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3.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食品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能够为农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例如促进农村特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农村食品市场秩序规范后,有利于农村本地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小吃等产业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4. 提高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
在检查过程中,市场监管人员可以向农村居民和食品经营者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例如,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储存的正确方法等。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使食品经营者自觉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二、检查的重点内容
1. 主体资格审查
查看食品经营单位是否依法取得相关证照,如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确保经营者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对于无证经营的单位,将依法进行处理,责令其限期办理相关证照或者予以取缔。
2. 食品质量检查
重点检查食品的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规定,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同时,检查食品的感官性状,如色泽、气味、口感等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变质、发霉、异味等情况。
加强对农村地区常见的食品种类,如米面粮油、肉类、乳制品、糕点、饮料等的抽检力度,检测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3. 经营环境与储存条件
检查食品经营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是否清洁、通风良好,有无鼠害、虫害等情况。查看食品储存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冷藏、冷冻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食品是否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储存,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食品变质。
4. 索证索票制度执行情况
要求食品经营者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检查是否能够提供进货票据、供应商资质证明等相关文件。通过索证索票制度的落实,可以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迅速查找源头,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1. 挑战
经营主体分散:农村地域广阔,食品经营主体分散,增加了检查的难度和成本,可能导致一些偏远地区的经营单位不能及时被检查到。
经营者意识淡薄:部分农村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较低,对检查工作可能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检查工作,或者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
监管力量有限: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人员和设备不足,难以对农村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持续的监管。
2. 应对措施
加强协作: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加强协作,发挥他们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共同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例如,由村委会协助通知偏远地区的经营户做好迎检准备,提高检查效率。
宣传教育: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提高农村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他们对检查工作的配合度。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配市场监管资源,加强对农村市场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同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移动监管终端等,提高监管效率,弥补监管力量的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