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我国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新突破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m.xinwen.mobi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新突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对国内产业发展的意义
1. 提升产业竞争力
   促进技术创新
     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突破,有助于国内企业深入理解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要求。例如,通过参与制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国际标准,企业能够精准把握机器人在复杂生产环境下的互联互通和协同控制技术方向。这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先进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整个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
     国际标准的突破引导国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例,当国际上对汽车智能制造的质量控制、生产流程优化等方面有了新的标准规范时,国内汽车企业为了达到国际标准并参与国际竞争,会加速引入智能传感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技术。这有助于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促使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产业附加值。
   降低企业成本
     统一的国际标准有助于减少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风险,降低合规成本。例如,在智能家电领域,如果我国制定的某项能效管理标准被国际认可并推广,国内家电企业在出口产品时,就不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类似标准进行多次调整和测试。企业可以按照统一的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推动智能制造普及
   规范市场发展
     国际标准的建立为国内智能制造市场提供了清晰的规范和准则。例如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明确的国际标准能够界定平台的架构、数据安全、互联互通等关键要素。这有助于避免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企业能够按照标准进行平台的开发和运营,提高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
   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制定智能制造标准的能力,但国际标准的引入为它们提供了现成的参照体系。例如在智能仓储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国际标准中关于仓储设备智能化、库存管理信息化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这有助于中小企业快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缩小与大型企业的差距,促进整个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的均衡发展。

二、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意义
1. 增强国际话语权
   主导标准制定
     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突破,意味着我国有更多机会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例如在5G+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国际标准制定中,如果我国能够凭借在5G技术应用于工业场景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成果,提出并主导相关标准的制定,就可以将我国的技术理念和要求融入国际标准,使我国在全球智能制造的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动地位,增强我国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
   提升国际形象
     积极参与并取得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展示了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力和担当。这有助于改变国际社会对我国制造业传统的、低端的印象,塑造我国作为智能制造创新者和引领者的国际形象。例如,我国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标准方面的贡献,会让其他国家认识到我国不仅是制造业大国,更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强国,从而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合作中的影响力。
2. 促进国际贸易与合作
   扩大贸易规模
     当我国的智能制造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取得突破时,有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差异带来的障碍。例如,我国智能机械装备企业出口产品时,由于遵循国际认可的智能制造标准,产品更容易被国外客户接受。这有利于扩大我国智能制造产品的出口规模,拓展国际市场份额,为我国制造业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
   深化国际合作
     共同的国际标准有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例如在跨国智能制造项目中,基于统一的标准,我国企业可以与国外企业更顺畅地进行技术交流、设备对接和人员协作。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流入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同时也推动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智能制造产业链的构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1 19:55 , Processed in 0.0517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