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热餐“飞降”,中国多景区“空中外卖”服务受欢迎这一现象的一些分析:
一、现象产生的背景
1. 游客需求升级
在现代旅游场景下,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览和自带干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在景区游玩过程中,也希望能够享受到便捷、舒适的餐饮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游客、老年游客和儿童,热餐的需求更为强烈。
游客在景区游玩时间较长,体力消耗大,对餐饮的及时性和品质有了更高要求。例如在大型主题公园,游客从上午入园,可能要游玩到傍晚,如果只能依靠园区内价格较高且种类有限的传统餐饮售卖点,体验感会大打折扣。
2. 景区管理理念转变
景区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从传统的仅关注景点建设,逐渐向全方位服务游客转变。引入“空中外卖”服务可以丰富景区的服务内容,成为吸引游客的新卖点。
借助新的服务模式,景区能够改善游客评价,在旅游市场中树立更好的形象。比如一些山区型景区,传统餐饮供应点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区域游客就餐困难,“空中外卖”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 技术发展的支持
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为“空中外卖”提供了可行的配送工具。如今的无人机载重量不断增加,续航能力也得到提高,能够满足景区内一定距离的热餐配送需求。
智能定位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完善,使得配送过程能够精准定位、实时监控,保证热餐准确、及时地送到游客手中。
二、服务受欢迎的原因
1. 便利性
对于游客来说,“空中外卖”无需他们前往固定的餐饮场所。在景区较大或者地形复杂的情况下,游客可能距离餐饮点很远,如在大型森林公园或者山地景区,游客如果要走到餐饮售卖点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体力。而通过外卖服务,可以在休息点直接下单,等待热餐送达。
这种便利性还体现在配送时间的灵活性上。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游玩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下单,避免了传统餐饮高峰时段的排队等待。
2. 丰富性
景区内的传统餐饮供应往往种类有限,而“空中外卖”可以整合周边更多的餐饮资源。游客可以从众多的餐厅菜单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无论是当地特色美食,还是日常的快餐食品都能订到。例如在景区附近的小镇上有一些特色餐馆,通过“空中外卖”,游客在景区内就可以品尝到。
3. 新奇性
“空中外卖”本身是一种新颖的服务模式。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无人机配送的独特乐趣。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和亲子游客群体,这种新奇的服务更具吸引力。看着无人机将热餐送到眼前,是一种与传统就餐体验完全不同的感受。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安全风险
问题:
无人机在景区飞行可能会与景区内的建筑物、树木、缆车等设施发生碰撞,造成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同时,如果无人机出现故障掉落,也可能会砸伤游客。
在一些人员密集的景区,无人机的飞行还可能干扰游客正常游玩,引发恐慌。
解决措施:
景区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无人机飞行路线和高度规定,避开人员密集区和重要设施。例如,规定无人机只能在景区特定的空域飞行,并且飞行高度要高于游客活动高度一定安全距离。
加强对无人机的维护和检查,在每次飞行前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同时,对无人机操作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食品质量保障
问题:
热餐在配送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距离和时间因素出现温度降低、食物变质等情况。而且在配送过程中,难以保证食品的卫生状况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解决措施:
使用具有保温功能的包装容器,确保热餐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例如采用多层保温材料的餐盒,并且在餐盒内设置温度保持装置。
加强对外卖餐饮商家的食品卫生监管,要求商家按照高标准进行食品包装和处理,确保食品从制作到送达游客手中全程符合卫生要求。
3. 管理协调难度
问题:
这一服务涉及景区管理部门、外卖平台、餐饮商家、无人机运营公司等多个主体,在服务流程、利益分配、责任界定等方面容易出现协调困难的情况。
解决措施:
建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和权利。例如,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无人机飞行的监管和游客秩序维护,外卖平台负责订单管理和配送协调,餐饮商家负责食品制作,无人机运营公司负责安全飞行和准时配送。同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促进各方合作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