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言之不预”是中方在面临重大原则问题,尤其是在应对他国不合理的贸易霸凌等行为时发出的严正警告信号。
1. 贸易霸凌行为的表现
加征关税
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大量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涉及钢铁、铝制品以及众多工业制成品、消费品等众多领域。这种加征关税的行为旨在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打乱中国正常的贸易布局。
例如,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加征关税,这一举措严重冲击了中国光伏产业对美出口,许多光伏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的压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国内相关太阳能项目的建设成本和发展速度。
贸易限制措施
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等借口,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的贸易限制。例如,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向华为提供芯片、软件等技术和产品。这不仅影响了华为的全球供应链,还对全球5G通信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此外,美国还对中国的中兴通讯等企业采取类似的贸易限制措施,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2. 中方的反制措施
加征关税
针对美国的加征关税行为,中国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汽车、化工品等加征关税。这使得美国农产品出口商遭受重大损失,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农业州,许多农场主面临农产品滞销的困境。
以大豆为例,中国是美国大豆的重要出口市场,加征关税后,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大幅下降,许多豆农不得不寻求其他市场或者接受政府补贴以维持生计。
出口管制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中国也对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实施出口管制。例如,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的出口管理进行调整。稀土是许多高科技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中国是全球稀土的主要供应国。
通过出口管制措施,既能保护国内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国外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遏制态势。
推动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
在应对贸易霸凌的过程中,中国积极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扩大内需。通过一系列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如发放消费券、促进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等。
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例如,在芯片产业,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芯片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3. 意义
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的反制措施是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有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容许他国以不正当手段损害自己的利益。
通过反制,可以让对方认识到贸易霸凌行为的不可取性,促使双方回到平等、互利的贸易谈判桌上来。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贸易霸凌行为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破坏。中国的反制行动有助于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中国积极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解决贸易争端,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透明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体系。
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应对贸易霸凌,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秩序。单边的贸易霸凌行为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
中国的反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促进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
|